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巨翅老人》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3-24


巨翅老人  

辽宁省法库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 张明   
   
  【课程标准】 
    1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及其主要表现。 
    2理解“巨翅老人”的基本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材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拉丁美洲小说界涌现出的一个流派,20世纪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深深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与现实,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带有鲜明的“魔幻”色彩和地域、民族特色。《巨翅老人》一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新的审美体验,但由于自身知识面以及阅读能力还处于一个有待提高的阶段,独立有效分析并评价西方(陌生的)文学作品的能力不强,在授课过程中要求课前积累一定的相关知识资料,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课堂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必要时老师做相应的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通过对“巨翅老人”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揭示作品的主题,着重注意“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上的奇特与荒诞性,而在细节描绘和作品主题上的现实性。认识到文学创作中艺术性对创作及阅读产生的巨大效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讨论式教学。多角度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巨翅老人”形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中存在诸多像“巨翅老人”一样的弱者,从而心生怜悯并且给予帮助。2通过对贝拉约夫妇等人对待老人的态度及其做法上认识到社会上也存在着许多自私冷漠的人,对他们应该给予批评并促其改正。3通过对“巨翅老人”象征意义的理解,树立尊重他人尊重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分析“巨翅老人”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多角度分析“巨翅老人”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启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教材,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学生:提前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情节,并以组为单位搜集有关“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及马尔克斯的资料,课堂交流讨论。 
    预习环节反馈: 
    1字词的积累 
    瘟疫蠕动妨碍老态龙钟精辟 
    拂晓鹞鹰不胫而走震撼栖身巢穴肚脐眼 
    惩戒相形见绌慰藉回光返照若无其事(多媒体显示) 
    2文学常识的积累 
    (同学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老师总结) 
    (1)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拉丁美洲小说界涌现出的一个流派,20世纪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深深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古老的印第安神话传说、原始宗教观念与习俗等),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与现实,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带有鲜明的“魔幻”色彩和地域、民族特色。 
    (2)马尔克斯——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出生于哥伦比亚。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学生年代,喜读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醉心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小说。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他中途辍学,之后进入报界担任记者,并开始文学创作。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多媒体显示) 
    导入新课: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通过情节的发展不断塑造和完善人物形象,而小说中人物形象对主题的揭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讲授新课: 
    一:把握小说的情节(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明确) 
    小说以“巨翅老人”的行踪为序,情节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巨翅老人降落人间。 
    第二部分(3—12段),写镇子里的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 
    第三部分(13、14段),写巨翅老人飞离镇子。(多媒体显示) 
    二: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分析“巨翅老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快速抓住人物特征的能力 
    (同学会从“巨翅老人”的形貌特点,言行,人们对他身份的猜测及对他的态度等方面回答,最后老师总结) 
    巨翅老人是不是天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老人他年迈孤苦,衰弱无力,面对凌辱,他痛苦地忍受承担。小镇上人们对待老人的态度也反映了拉美人精神的空虚,宗教的荒谬。阅读中,我们的情感已然滑向这个弱者身上,小说中的描写触动了我们悲悯的情怀。(多媒体显示) 
    三:分析“巨翅老人”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多角度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同学会从各个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都是值得肯定的,最后老师总结并阐释主题。) 
    巨翅老人是沦落的拉丁美洲传统文化的象征,这种文化就像天使一样能造福于人类,但在不合理的残酷现实中,却像那个老的受伤的天使一样受到无情的打击、冷待和嘲弄,被践踏得体无完肤。天使的重新飞翔,暗示着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压迫而消亡,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会重新发扬光大,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多媒体显示) 
    四:小说艺术特色探讨。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 
    1982年10月2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马尔克斯,授奖的理由之一是这样的: 
    “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马孔多小镇的世界。自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多媒体显示) 
    (同学结合《巨翅老人》来理解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辞从哪几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尔克斯所创造的价值?) 
    《巨翅老人》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作者通过虚拟的想象,怪诞的情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再现现实的社会生活,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比如对老人形貌和心理的描摹,却是真实的准确的,作者就是这样把如实的描写和艺术的夸张巧妙的融合起来,影射了拉美的社会现实。授奖辞正是从魔幻性和现实性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尔克斯创造的价值。 
    五:课堂延展 
    阅读《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感受马尔克斯的作品魅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巨翅老人》读后感(2篇)
《巨翅老人》教学参考
《巨翅老人》ppt课件2
《巨翅老人》ppt课件1
《巨翅老人》教学设计3
马尔克斯和《巨翅老人》
马尔克斯《巨翅老人》阅读
《巨翅老人》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