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的五样》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4-13


《我的五样》学案  
丁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组  
一、知识储备  
㈠、散文的特点  
1、    散文题材多样自由  
凡宇宙间一切事物,大至永恒的星球,小至花鸟鱼虫,皆可入文。而且,行文的方式也无拘无束,可漫谈,回忆,日记,对话……散文家秦牧以“海阔天空”形容之,一点也不为过。鲁迅的散文是这方面最好的典范。他的散文,被人称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打开他那十几册散文(杂文)集,里面有的是“大题小作”,如《关于女人》《拿来主义》;有的是“小题大做”,如《论雷峰塔的倒掉》;有的是“借题发挥”,如《谈皇帝》……他的散文随心所欲,运思落笔也似漫不经心,但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饱含作者的满腔激情和精深的思想内涵。      
2、    散文结构“形散神不散”  
   散文反映生活,不像小说,戏剧,要刻画人物,构造情节。它不需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也不需有前后连贯的情节。散文作家总是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的见闻中有所触动。于是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他依据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思想轨迹,描述的只是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看似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是“形散”;实际上,这些描述的东西却有一条思想的红线把它们串成一体,这就的“神不散”。  


散文的魅力就在于“一散一不神不散”之间。由于有了“散”,作家可以放开思路,放开笔端,运笔如风,不拘成法;由于有了“不散”,散文能深邃含蓄,包含感情,成为反映社会的有力武器。  
3、    散文有浓厚的主观情感  
   散文往往是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抒情散文自不待言,叙事散文也往往寓情于事。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如此说:“文学是通过个性表现共性的。它时常要求作者不回避表现自己。诗和散文,对作者这种要求更加显著。‘直诉胸臆’和倾泻感情的时候,如果一个作家回避自己,就不可能写出精彩动人的文字,也不可能给人任何亲切的感觉。……真正动人的散文,那个作者的音容笑貌是总会浮现在读者面前的。”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的文学样式里,散文作者是最直接向读者敞开自己心扉的。  
4、    散文有美的意境  
散文看似平淡,但在平淡中往往有着深远的意境。所谓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情景交融,把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与外界事物结合起来,融成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读者欣赏散文就要主动随作者一起进入这个境界,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  
   5、散文语言优美  
   散文又被称为“美文”。这“美”不仅在它的意境,还美在它的语言。散文篇幅不长,也不像小说那样以描写的栩栩如生见长;它以语言的凝练取胜,它的诗意也有赖于语言的优美动人。当然,不同的散文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典雅细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深沉老练;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热烈欢快;秦牧的《土地》明丽清新……但优秀的散文语言,一定有个总的语言特点,即:精粹简洁,富有绘画美和音乐美。如果语言繁冗乏味,缺乏生活的鲜明的色彩和动人的旋律,即使有深刻的思想和较好的生活内容,也难以感动读者。  


㈡、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二、鉴赏要点: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自己对美好东西的热爱,揭示了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这一人生感悟。阅读时要用心体会。  
2、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的“神”就是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读这篇散模欢ㄒ鲜兜阶髡咴谖恼轮兴泶锏摹岸陨囊恢终姘保巧凶畋蟮亩鳌? 
3、散文的语言往往是美的,也是耐人寻味的。阅读这篇散文,要用心体会语言美。如“挂着露滴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我似乎和庄严的题目开了一个玩笑。但我真是如此的挚爱它们,觉得它们不可或缺。绚烂的有刺的鲜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用细腻生动的文笔,描绘了鲜花的美好。再如“诺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班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字—‘笔’。”一段,作者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告诉人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自己真爱着的事业。  
4、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认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第二部分,写出了作者对生命中五样东西的舍弃时的痛苦和无奈的过程,揭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自己真爱着的事业。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作者对其余四样东西的舍弃顺序,并用心体会其中的理由。  

三、课前自学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斟酌zhēng zhuó     甄别zhēn     偷觑qù  
B、泵bèng     奢侈shē chì     墓冢zhǒng  
C、噗噗pū     四肢百骸hái     纤巧qiān  
D、商榷què     瞠目结舌chēng     刹那间chà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脉膊     度假     貌合神离     坐收鱼利  
B、凋敝     谍血     既往不究     金碧辉煌  
C、辖制     勘误     层峦叠嶂     墨守成规  
D、沉缅     幅员     人才倍出     反映问题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舍弃的顺序    舍弃的理由    舍弃时作者的心情  

              

四、课外延伸训练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相对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里,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拌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弥补我的家用,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在了大桌上。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有愿望回一趟村庄,回一趟家,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摘自《中华散文》2002年第10期)  
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我”一心想离开村庄,但全文却抒发了他对村庄永远无法舍弃的深情厚意。  
B、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  
C、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想抖掉它却又不能,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  
D、“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村庄的亲切感情。  
E、这是一篇用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写成的优美散文。  
2、“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的“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3、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  
                                                                                      
4、联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的。  
                                                                                  

五、个人学习体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我的五样》说课稿
《我的五样》ppt课件(17页)
《我的五样》教学反思
《我的五样》ppt课件6
《我的五样》ppt课件5
作文《我的五样》读后感
《我的老师》《我的五样》《我的读书生活》教案及练习
《我的五样》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我的五样》ppt课件4
毕淑敏《我的五样》原文阅读
《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同步练习
《我的五样》所引发的教师职能的思考
《我的五样》ppt课件3
《我的五样》ppt课件2
《我的五样》同步练习(二)
《我的五样》教案4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3
《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教案及练习
《我的五样》教学实录
《我的五样》pps课件
《我的五样》同步练习
《我的五样》ppt课件1
《我的五样》教案2
《我的五样》教案1
《我的五样》关键点拨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