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泰格特《窗》教案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4-29


 

窗  泰格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提高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3、情感目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13-2-58)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导入新课

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是呀,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2、检查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斑 斓 (lán)     克 制(kè)    争奇斗 妍 (yán)     栩栩 如生(xǔ)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充塞(sè)    惭愧(kuì)    气喘吁吁(xū)    俯瞰(kàn)

3、学习新课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2)复述课文,同桌交流

4、分析课文内容

(1)情节结构

提问:小说情节发展有哪些环节?

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提问:本文既为小说,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情节发展规律?如果是,具体应该如何划分?

明确: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两人关系友好。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4-7):写“不靠窗口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这是故事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5):紧承前文.写“靠近窗口的病人”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同伴听了感到是一种“享受”。

第二层(6、7):写“不靠窗口的病人”嫉妒心恶性发作。

第三部分(8-12):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见死不救。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13-15):写窗外只有光秃秃的一堵墙。

提问: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

提示: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增强了悬念,造成了落差。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这些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而最后却是一堵墙,自然是陡转。陡转既要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合乎情理之中。总之,悬念、蓄势、陡转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2)人物形象

技巧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才是小说的生命。

课堂活动:讨论一下本文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拿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汇总小结: 

近窗者——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远窗者——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

5、解读补充习题

(1)揣摩下列语句,讨论问题

A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这句话为什么笼统地说“外界”?)

引导读者对“外界”景象的想象,为“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埋下伏笔。

B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这句话为什么加“很显然”三个字?)

“很显然”是倾听者感受,因为讲述者描述的景象无比优美,他信以为真了。为下文他想占有窗口的床位留下伏笔。

C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里写那位病人的感受包含哪两层意思?)

其一,陶醉在病友描述的窗外美景中;其二,心里无比渴望住上窗口的床位。

D 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个人为什么起初还“感到惭愧”?“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个想法含有什么严重的因素?)

他心地本也善良,知道这个想法包含了自私、嫉妒,所以“惭愧”。  含有想通过不择手段方式满足愿望的因素,为后文见死不救埋下伏笔。

E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这句话中的“纹丝不动”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嫉妒心恶性发作,一心想占据窗口那个床位,所以置他人性命不顾,表现了灵魂的丑恶。

(2)本文以“窗”为题,有什么含义?

“窗”是全文的线索。是自然之窗,也是心灵之窗。

(3)小说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由这句话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思想境界。

(4)文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指出第一位病人是否真的看见了他说的美丽的景色,因为那堵墙也许是后来砌上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解。

以那堵墙原来就有为好,更能体现靠窗的那位病人高尚的品质。其一,他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二,他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

(5)按课文选择填空

A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 A 。 (A、外界  B、外面  C、外头  D、外)

B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 B 。 (A、娱乐  B、消遣  C、消磨  D、打发)

C 一天晚上,他 B 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A、照常  B、照例  C、任然  D、照样)

D 另一位病人仍然 A 天花板。(A、盯着  B、看着  C、眺着  D、打量着)

(6)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一位病人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因为两个病人的思想境界不同。阳光心理的人他能够透过那堵墙,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暗淡心理的人他只能被墙挡住双眼。

(7)靠窗的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课文哪里点明了其死不属意外的原因?

“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6、阅读理解

“很显然……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1)根据语境,将下列成语分别填入文中的空格里。

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扣人心弦  争奇斗妍  (争奇斗妍  津津有味  扣人心弦  栩栩如生)

(2)选段中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环境。

充满生机和活力。

(3)从小说《窗》的整体看,选段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靠窗病人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4)开始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是。这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畅想,也是对病友的鼓励。

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随文练习1-2、4-5题。

教学一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泰格特《窗》中考题(山东省东营卷)
泰格特《窗》ppt课件(18页)2
泰格特《窗》教学设计12
泰格特《窗》教学反思
泰格特《窗》课堂实录3
泰格特《窗》ppt课件(18页)
泰格特《窗》导学案
泰格特《窗》阅读练习及答案
泰格特《窗》ppt课件(9页)
泰格特《窗》ppt课件(10页)
泰格特《窗》教案11
泰格特《窗》ppt课件12
以窗为话题的作文(3篇)
泰格特《窗》教案9
泰格特《窗》教案8
泰格特《窗》ppt课件11
《窗》教学反思(2篇)
泰格特《窗》ppt课件10
泰格特《窗》续写
泰格特《窗》教案6
泰格特《窗》原文阅读
泰格特《窗》ppt课件8
《窗》续写(4篇)
泰格特《窗》ppt课件7
苏教版《窗》教案5
泰格特《窗》说课稿
泰格特《窗》mp3音频朗读
苏教版《窗》ppt课件6
《窗》课堂实录及点评
《窗》教案设计4
打开“窗户”说亮话——谈多媒体技术在小说《窗》中的应用
《窗》单课淘金练习
泰格特《窗》ppt课件5
《窗》思考练习
《窗》例题分析
《窗》课后练习
《窗》重点分析
《窗》ppt课件4
《窗》ppt课件3
《窗》ppt课件2
《窗》教案3
《窗》教案2
《窗》教案1
《窗》教学实录
苏教版《窗》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