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张爱玲《封锁》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7-31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
4、《封锁》
张爱玲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说,把握翠远和宗桢的情感故事,把握小说写作的意图。
2、理解小说隐含的寓意。
3、通过资料搜索,集体赏读法,品味张爱玲新奇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把握翠远和宗桢的情感故事,把握小说写作的意图。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隐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探究法、鉴赏法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写出《传奇》的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凄惋欲绝的传奇。
 
二、作者介绍
1、   生平介绍
19209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30年改名张爱玲 。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但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母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是一个颇具艺术天分和修养的音乐家和画家。
她家既有前朝的豪华,而其本人又很早接受了西洋文化,因此曾受到非常完整的教育。但父亲抽鸦片,讨姨太太,母亲愤而离家出走,张爱玲自幼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又耳濡目染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不仅形成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还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2、年表
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30年改名张爱玲。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    
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52年移居香港。
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年九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五岁。
3、   代表作品
中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心经》、《花凋》、《琉璃瓦》、《连环套》、《红玫瑰与白玫瑰》
长篇小说:《十八春》
三、检查预习
阅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被封锁的电车里
人物:乘客(主要——吕宗桢、吴翠远)
情节:开端——电车被封锁
发展——车上人的不同表现
高潮——吕、吴二人的交谈及心理活动
结局——“封锁开放,大家都回到自己生活的常态
 
 
 
 
 
第二课时
四、思考探究
1、小说开头是如何描写常态生活的?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庸常的生活周而复始。  电车轨道像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没有完,然而他不发疯。显示了人们对日常生活麻木得一无所知。贫乏的日常生活状态封锁了人们。
 
2、小说结尾说:然而思想毕尽是痛苦的……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一切又回到常态生活中。小说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有何用意?
生活容不得浪漫,传奇、梦想像肥皂泡,终究要破灭,并回到庸常的日子。只有日常生活才是真实、永恒的。
这种常态反常态常态的情节转换过程,突显了主旨。
 
3、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敌视、隔膜、不可沟通随处可见,请从文章前半部分找出这类描写的语句。
铁门里和铁门外的人互相惧怕、搓核桃的老头子、人们对医科学生所画人体骨骼图的理解评价。
 
4、阅读“宗桢看报”,引得周围的人都学样的段落,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他们的行为心理。
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
 
5、如何理解“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闲则生事,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都只能徒增烦恼,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一思考就陷入窘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就会发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
 
6、宗桢为什么要和翠远搭讪?
直接的原因是要躲避表侄董培芝;报复太太。深层原因是在封锁的非常态下,孤独的宗桢发现了自己的缺乏与需要。
 
7、宗桢喜欢翠远吗?
一开始宗桢并不青睐翠远,没有款式,没有特色。他不怎么喜欢身边这女人,她没有足够特异的地方他引诱他。可是为了避开培芝,他只得硬着头皮向翠远“调情”。
 
8、设身处地想想,宗桢在培芝走后?为什么继续他的调情?(有点问题)
第一是出于礼貌,第二是因为闷,无聊,找个人聊聊,破闷。
 
9、小说中说:“他们恋爱着了”,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或者说,是否至少有那么一刹那,他们彼此迷恋?他们有没有“越轨”的心理基础?
有。有那么一会儿,他们经由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自己的魅力,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欢喜的,冲着这个,那对面的人儿万分可爱的了,所以宗桢断定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
心理基础:
①宗桢,老实人。身为家庭的顶梁柱,日夜奔忙,对工作失去兴趣,完全褪化成一个赚钱的机器,他的身份是会计师,是父亲,是丈夫,是市民,翠远唤醒了他男人的意识,他竟然能让一个女人脸红,使她微笑,使她掉过头来,原来,他还有一个男人的魅力。他的妻子不同情他,她脾气坏,文化低,又不会牵就他,理解他。而且是包办的,虽然,曾经很美,可是不要说是暮去朝来颜色故,就是仙女看久了也会出现审美疲劳。
这样循规蹈矩的老实人,生命太沉重了。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哪怕是气气自己的妻子也好哇,即使不是行为,哪怕是心理上对跋扈的妻子做出背叛一定也是一个男人了不起的壮举,想着就足够让人心花怒放的了。
况且,翠远,是如此的善解人意,“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你不要她,她就悄悄地飘散了。”“她什么都懂,什么都宽宥你。”理智,不会纠缠,撒泼,爱她一爱,也没有脱不了身的危险。
②翠远呢,其貌不扬,内敛,节制,庄重,像教会派的少奶奶,却还没有结婚,她是一个好女人,没有成就感的压抑的工作环境,刻板的虚荣的家庭氛围,她不快乐,她渴望背叛自己,渴望刺激,渴望被诱惑。(气气家里人)。
 
10、封锁解除了,宗桢“遥遥坐在他原来的位子上,……梦”。如何理解?
回到原地,是一个象征,事如春梦了无痕,宗桢这样的好男人不会为电车上的偶然春心萌动付出行动,他不会付出爱,他只需要解乏,需要放松,而这些完成了,他们的关系也就完成了。
事后,他甚至已不再记得翠远的脸了,对自己怕创举却是历历,他欣赏的是自己的冒险。在宗桢,实实在在的那只是一次“调情”。
(宗桢:好男人。琐屑平庸,思想简单,甚至都不能觉得自己的缺乏和欲望。
翠远:好女人。其貌不扬,内敛自制,她的欲望就是背叛自己,渴望刺激,渴望诱惑。)
通过宗桢和翠远在封锁时的电车上的短暂情事,让人们看到庸常众生的琐屑无聊,而又悲哀的一面,没有思想,循规蹈矩,迷失自我。在这里,爱情不再是鲜亮的旗帜,而是公然调情破闷的幌子。
 
 
五、小结
1封锁的寓意
它首先是一个场景电车遭遇封锁后,车上的一个场景。深层次的暗含人与人心灵之间有形无形的封锁隔阂,以及个体思想受人生常态的压抑状态。
有形的封锁           无形的封锁
《封锁》隐喻人性与处境的悖逆:人生的常态对人实际是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态中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
但张爱玲是厌弃确定性的作家,其作品的结尾大多是没有归宿的反高潮。《封锁》也不例外,它的寓意封锁不尽,是开放似的随时等待重新解读的谜一样的世界。
 
2写作手法
采用陌生化叙述手法,制造出陌生化的戏剧效果。试图超越传统的重现现实的方法,激发人们克服对生活的麻木感,改变人们对现实的认识。
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 使描写对象陌生化,即使读者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艺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唤回了读者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物,进而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例如鲁迅笔下“狂人”的倾诉、卡夫卡笔下“甲壳虫”的内心独白、荒诞剧《等待戈多》……
 
六、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欣赏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或哪几句话,为什么?(随手划出比喻新奇的语句和言深旨远的语句。)
例:生命像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免有点隔膜。
这句话运用比喻联想:生命像圣经,像《圣经》经过无数种语言最终译成了上海话一般遥远,因为译来译去的缘故,使人产生隔膜。这是翠远在不经意的阅卷中,灵光一闪的醒悟——自己与真实生命的隔膜,就像翻译与原著的隔膜。抽象的感觉,借助形象的联想,让人突然有所感悟。
 
2张爱玲作比喻喜欢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由于她善于抓住本体和喻体间最关键的相似点,使得本体立即变得生动可感。
整个的花团簇锦的大房间是一个玻璃球,球心有五彩的碎花图案。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顺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  
《鸿鸾喜》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倾城之恋》
寿芝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
《金锁记》
 
3张爱玲还善于以通感的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触觉贯通,使意象新奇,富有弹性,将具象意义与抽象意义自由转换、穿插,使意象的情感色彩更为立体。
视觉——她穿着的一件曳地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
《白玫瑰与红玫瑰》
感觉——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抺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的一颗朱砂痣。
                                        《白玫瑰与红玫瑰》
触觉——今年冬天我是第一次穿皮袄。晚上坐在火盆边,那火,也只是灰掩着的一点红;实在冷,冷得瘪瘪缩缩,万念俱息。手插在大襟里,摸着里面的柔滑的皮,自己觉得像只*。偶尔碰着鼻尖,也是凉凉的,像*。
                                         《气短情长及其他》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收集名言美句。
如:“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为爱而结婚,等于把白云装进坛子里
 
八、结语
在一切有序的生活轨道上,人与人都保持着恰如其分的位置,这个位置,于生命深处也许有着种种的遗憾,那是对自己没有得到的一切,所怀有的那一些不甘心。电车上的封锁是人性的一个出逃机会、也是一场试验,它引发了人心蓄积已久的燥动,让人从常规脱缰而出,然而封锁终究是短暂的,而这种短暂又意味着安全,让封锁中的男女有了现实中的退路。封锁中的情与爱,终究是一场要谢幕的演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封锁》读后感(2篇)
《封锁》导学案
短篇小说欣赏《封锁》ppt课件6
《封锁》ppt课件5
《封锁》学案
《封锁》赏析
《封锁》教案3
张爱玲《封锁》ppt课件4
《封锁》分析
《封锁》ppt课件3
《封锁》ppt课件2
粤教版选修《封锁》ppt课件1
《封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