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9-14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名作,小说淳朴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构思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最近,该小说被补入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境以及渗透在文中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
  因为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指导,不适合提太高要求。所以具体到本课教学,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动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文章读懂读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引发学生的一些深层思考,一步步触摸作品的灵魂,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其亲近文学之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 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人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一)读准生字词字音,
  羞怯 干瘪 腼腆 褶撂 木屐 锃亮嶙峋 嘈杂 蹭 反刍 翕动 纯粹 瑕疵粗粝 踌躇 窘迫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锃亮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嘈杂 翕动瑕疵 粗粝 踌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四、创设情境,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此学习环节分成三步。首先由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给出五个问题;然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据问题难度分配学习任务。难度太的问题(如第5题)可多一些小组参与,分工也可再具体些,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后,分组学习讨论本组问题,记录员记录;最后小组汇报人向全班汇报本组问题学习讨论成果,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
  情景设置:
  同学们,我记得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补充的阅读材料《致文学》中有这么两句话:“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那么,这一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探访一个让人无比回想的温馨故事。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传遍了小镇,“我”当时是丹麦《都市报》记者尼尔,正在此地采风,听到这个故事后,想写一篇民情专访文章。于是去采访五个经历了集市奶牛风波的当事人,他们是牛贩比尔,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最后一位买牛人汉斯,小镇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员克里斯,分别向他们询问了五个问题。现在你们就是他们的化身,请就采访的问题进行回答。
  1 问牛贩比尔:作为奶牛事件的旁观者,您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请您概括地介绍一下它的全部经过。
  (参考思路:关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从这几个角度概括介绍。)
  2 问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您是一个买牛行家,请谈谈您中意的那头奶牛的特点。
  (参考思路:关注奶牛的毛色、体格、品种、年纪、乳房等。)
  3 问最后的买牛人汉斯:您特别希望能买到那头出色的奶牛,以至于出到奇高的价格。在遭到一再的拒绝后,您和安恩有一段关于奶牛的对话,请谈谈您当时间话的想法和心情。
  (参考思路:关注买牛人的问话情境。)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
  ——揣测:牛或许已经卖出。所以不再理睬别人。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
  ——质问:既然不卖,为什么要来这里?
  “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怀疑:你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着),所以不能卖。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气恼:既然是你的,却又不肯卖,耍我们吗?不可思议!
  4 问小镇居民希瑞: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
  (参考思路:关注小说的情节设计。)
  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5 问集市巡查员克里斯:事情发生在你管理的集市上。在你眼中,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参考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注意细节,进行分析批注,看看表现了安恩怎样的内心世界、怎样的性格特点。)
  例如衣着、外貌:
  样式老掉牙却很干净的旧衣服,散发着土味儿的手染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褪得泛白、七皱八褶、有了年头的头巾,后跟磨平了的木屐,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白发。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但是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而有做人尊严的老人。
  动作、神态:
  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联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是出于“太腼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扰别人罢了。这一举动也显示出她的善良。
  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时动作娴熟优美,见出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
  周围一片嘈杂喧闹……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地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闲适悠然地置身于喧嚣中。于嘈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
  ——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可见没有卖奶牛之心。
  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兴趣的东西。
  ——“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
  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真诚地希望别人能理解她对奶牛的情感。
  语言:
  “它是不卖的。”——认真拒绝真心想买奶牛的第一个买主。
  “它不卖的!”——冷冷地拒绝屠夫的兴趣。
  “这头奶牛是不卖的。”——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
  “不!”——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时毫不犹豫。
  “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再度坚持。
  “这头奶牛太孤单一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 ‘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同类。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这朴素之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
  小结:研读课文之后,在感动的同时,我们还真切地感受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1 情节:本文作者巧妙设计了悬念:安恩为什么不卖那头漂亮的奶牛?她最后道出的原委让人称奇却又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构思让读者于情节的波澜中体会小说特有的魅力,也很好地表现了安恩这一人物形象。
  2 人物形象: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借助于传神的细节刻画。塑造了勤劳朴实、慈爱善良的乡村老妇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她淳朴的性格和对动物的仁爱之心不只让人感动。也让人敬重。
  五、探究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1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了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透过我们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
  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做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2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深情诵读课文最后一段,以表达出对安恩情感世界的理解。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点朗读指导:
  例如把握情感基调——这段话是安恩向诚心要买奶牛的人解释不卖奶牛的原因,希望买牛人能理解她的苦衷,要读得缓慢庄重、真挚诚恳又有点惶恐不安,表现出她对奶牛的真情和淳朴仁爱的性情,也表现出她对这种结果的始料不及和真诚的歉意。
  例如把握具体语句——“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整句要读得轻柔一些,表现安恩对奶牛的理解和爱怜,其中“太”“孤单”重读,突出奶牛的可怜处境。
  例如把握重点词语——三个“我们”要重读。安恩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要读出她和奶牛是一体的感觉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可由学生自己谈怎样以声传情。
  3 100多年前,约翰尼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写成短篇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一共34篇。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简朴却健康的生活。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之气。《安恩和奶牛》是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安恩身上所散发的人性之美,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现时代的我们,除了为这位平凡老人的高贵人性所感动之外,从她身上还能读出一些别的东西吗?
  引导学生深层思考:安恩并不富有,但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坚持不卖奶牛,是因为她把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她生活俭朴,老牛相伴,闲适安然,表现出一种沉静安详、淡泊坦然的生活态度。她在简朴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她固执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她的本色人生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六、结语
  赵丽宏先生在《致文学》中说:“你是神的一双大手。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你在人心中激起的回响,是这个世界上最激动的声音。”“文学即人学”。文学殿堂中的美好形象,唤起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读文学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阅读,亲近文学呢? 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希望同学们亲近文学,推开这扇神奇之门,真正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领略其绮丽的风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安恩和奶牛》表格式教案10
《安恩和奶牛》教案9
《安恩和奶牛》续写作文(3篇)
《安恩和奶牛》续写作文(2篇)
《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安恩和奶牛》教案8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6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5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11页)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26页)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28页)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
《安恩和奶牛》阅读练习及答案
《安恩和奶牛》学案4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29页)
《安恩和奶牛》表格式导学案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25页)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
《安恩和奶牛》教案7
《安恩和奶牛》教案6
《安恩和奶牛》说课稿2
《安恩和奶牛》脚本
《安恩和奶牛》教学后记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24页)
《安恩与奶牛》教学实录2
《安恩和奶牛》练习
《安恩和奶牛》学案
《安恩和奶牛》导学稿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6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
《安恩和奶牛》教学实录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5
《安恩和奶牛》说课稿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4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3
《安恩和奶牛》课堂实录
《安恩和奶牛》教后记
《安恩和奶牛》同步练习
《安恩和奶牛》教案4
《安恩和奶牛》教案(评课内容)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2
《安恩和奶牛》ppt课件1
《安恩和奶牛》表格式教案2
《安恩和奶牛》练习题
《安恩和奶牛》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