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年表》学案
|
|
作者:昝金伟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3-08 |
作者EMAIL:gyzanjinwei@163.com
《六国年表》学案
学习重点:
4. 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
5. 解读《六国年表序》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内容)。
6. 掌握读表的方法,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
课前要求:在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充分预习。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史记》“表”的体例;“表序”中的文言现象及其中流露的作者历史观。
学习过程:
一、解题:
1.“表”是《史记》中的一种体例。《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
2.《史记》中“十表”存目:
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间侯者年表、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3.《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207),首尾270年。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读《六国年表》应以秦为主,周之后汉之先,唯秦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
二、解读《六国年表序》
(一)文言现象梳理
1、文言词语:
| |
| 标题: |
《六国年表》学案 |
| 文件大小: |
15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昝金伟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