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摭谈比喻修辞手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9-11


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叠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又名缩喻)、变喻;

明喻

比喻明喻有比喻词。比喻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

例1: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例2:小女孩的脸蛋像个红苹果,红通通的。其中“小女孩的脸蛋”是本体,“红苹果”是喻体,“红通通”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喑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

例: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借喻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例1: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

例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风雨”代替\'革命形势\',是因为它和“革命形势”有相似点,所以是借喻。

博喻、复喻、叠喻

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博喻:用一连串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博喻”。

例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老山界》)

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象老人,象巨象,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山水》)

例3: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绣水》)

例4:“砰”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观众们蜂涌到场子里,将一束束散发着馨香的鲜花,献给教练、领队和姑娘们。(鲁光《中国姑娘》)

例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倒喻、逆喻

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例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草原》)。

例2: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心愿》)

例3:一阵隆隆的雷声忽然从头上滚过……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金色的细雨》)

反喻

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例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落花生》)

例2: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蟋蟀的住宅》)

例3:小姑娘的天真心灵,不正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心愿》)

互喻

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回喻

 

回喻就是先摆出喻体,接着又对喻体加以否定,最后引出本体,这种迂回设喻的方法,表面上看好像否定了喻体,但实际上却更巧妙地把喻体同本体联系了起来,使本体显得更加生动形像。这个被引进的本体和否定了的喻体在意义上不是相反的,本体的意思比喻体更为深化,耐人寻味,有一种“不是A而胜似A”的艺术境界。

 

例1:抬头一望,树枝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果实。那不是果实,是野蜂织就是蜂巢。

 

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场肯定,回环跌宕,使抒情淋漓尽致。)

较喻、强喻

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把本体与喻体放在一起比较,既承认它的相似点,又显出在程度上的差别。常用“比”、“不如”、“赛过”、“比不上”等词语。

例1:蜻蜓赛过飞机啦。(《放风筝》)

例2: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凡卡》)

例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情谊”与“山”、“海”放在一起,构成双重较喻。)

譬喻

譬喻:联想出与所要记叙者,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人、事、物,或所要抒发的情感与论说的道理,具有类似的说法,而加以比方说明、形容描写,这种“藉彼喻此”的修辞法,称为“譬喻”。

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饰喻

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

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天山景物记》)

引喻

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隐喻、缩喻

在用了隐喻(缩喻)的比喻句中,喻词被省略,本体和喻体直接结合成有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关系的词组。

例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例2:在心胸狭隘者的心中,恨的幼苗一旦萌芽,便会愈长愈旺,最终成为遮蔽阳光的参天大树。

 

变喻

 

在使用了变喻的比喻句中,本体不变,而陈述本体的喻体则处于变化之中。

 

例:初到杂志社,我就像一枝艳丽夺目的玫瑰,领导们对我爱护有加,纷纷为我浇水施肥;而到了后来,由于我经常提一些尖锐得让领导挂不住脸的意见,所以就成了丑陋而又刺人的“刺脚芽”,领导们恨不得拿走铲子把我铲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笔记整理
《峨日朵雪峰之侧》知识点
写作《学写故事》知识点
《活板》知识点梳理
《反对党八股》复习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计划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回延安》知识点及课后题探究
《紫藤萝瀑布》的想象手法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知识点梳理
《子衿》知识点
《驿路梨花》主要内容
《驿路梨花》预习知识点
《伟大的悲剧》墓志铭(6篇)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梳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归纳
《屈原》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复习资料
《壶口瀑布》介绍
《登勃朗峰》预习知识点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资料及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总结
《驿路梨花》知识点总结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预习知识点
《谈比喻》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