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含各课练习)
|
|
作者:123321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1-16 |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抒情散文)
《白杨礼赞》⑴
一.要点
1.作者:茅盾,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本文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3.中心思想:本文用象征的写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4..疑点探析:
①《白杨礼赞》的这一文题,为什么不写成“礼赞白杨”呢?
“白杨礼赞”中的“礼赞”这一动词,就是起到了强调白杨树的作用,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而“礼赞”即崇敬和赞美,是对白杨树表示敬意和称赞。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白杨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②作者写白杨树为什么要写西北高原的景象呢?
衬托作用:环境不平凡自然孕育出不平凡的白杨树;
暗示作用。
西北高原暗示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下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写白杨树外形的目的是什么?
为下文由树及人 ,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④第七自然段的结构及写法。文中运用怎样的句式由树写到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七自然段分二层:第一层是(1 ~ 4句)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第二层(5~8句)连用四个反问句式组成排比句,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层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
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揭示出来,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第二层作者用了排比反问的句式。
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运用这种句式能增强语言气势,使语言连贯有力,激发人们思考。
⑤白杨树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外部形态: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 |
| 标题: |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含各课练习) |
| 文件大小: |
33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123321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