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2-25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教学设计 陈文莉 编写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教学目标】
1、理清结构,把握本文作者的观点。
2、了解本文论证的特点。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贫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本文作者的观点,了解本文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还有《乞丐》,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讽刺那些歧视穷人的人在道德品质上的缺陷。那么,歧视穷人为什么是不应该的呢?文学家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士作了回答。他认为:“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这是一个看来有点惊人的回答。但是作为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却获得当今世界广泛的认同。他的看法是否有理?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看法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唯一的一篇议论文《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二、作者简介(投影)
本文作者:Daniel Mcfadden,1937年7月29日出生。美国经济学家。他因为提出“暗示选择”理论而和詹姆斯 赫克曼共同获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三、整体感知,把握作者观点
1、重温有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相关知识。
2、学生自主思考: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3、学生交流。
〔学情预测〕本文作者的观点比较分散,学生寻找的观点可能会失之零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思考、整合,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准确性。
4、讨论明确。
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是“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二是“我们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这么回事。……在好几千年里,人类一直没有发明可以公平分配财富、不让产生穷人的经济制度。”
三是“尽管市场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
最终归结为一句话:“‘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首先想到我们自己,以后也许会想到别人。”
四、研读课文,了解论证特点
(一)学生研读第一段到第八段。
1、学生阅读第一段到第四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提出第一个论点的?
2、学生交流。
〔学情预测〕学生对每一段文意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到位,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关键信息。
3、明确:先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穷和富的现象说起,循循善诱,自然引出论题:“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论点:“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4、学生研读第五段到第八段,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论证第一个论点的?
5、交流明确。
〔学情预测〕学生对主要内容的归纳可能不到位,教师要提点学生简明地表达。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阐明:
(1)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贫富程度是悬殊的,而人们出生在什么地方和家庭,纯粹是碰运气的,偶然的事情。
(2)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也大不相同。人们既能继承财富,“也能继承贫穷”。
(3)就算有非凡天赋的人,但若在落后的地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机遇。教育的好坏,决定了日后收入的高低。
(二)学生研读第九段到第十五段。
1、学生研读第九段到第十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得出第二个论点的?
2、学生交流。
3、讨论明确:
作者先提出一对矛盾。问题的一个方面是:收入一共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出卖劳动力,二是生产资料,三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疾病,缺乏自我约束力,意志力,吸毒等等)而收入甚微。另一些人虽然没有这些缺点,也有技术,但是找不到工作,失业了,因而十分艰难。作者用最后一种情况作为文章的过渡,引出了第二个论点。
4、学生研读第十二段到第十五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引出第三个论点的?
5、讨论明确:
第二个论点不但是个观点,而且是个问题。由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如何解决这种不公平呢?第一种是市场经济。接着就对市场经济进行通俗的分析。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是有“效率”。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并不对所有的人都“公正”。第二种是计划经济,其好处是全社会“共同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但是,这种经济模式不能让劳动和利益直接相关,没有利益的刺激,就没有强有力的动力,这就是人的本性。加之中央官僚机构的工作人员既没有切身利益的推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信息。这样的计划经济,就转化为无计划经济。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论点:尽管市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
(三)学生研读最后两段。
1、学生思考:第十六段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讨论明确:要用政府的税收政策来抑制市场经济的消极性,但是要有限度,否则会破坏效率。
3、学生在文章中划出最后的结论:“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首先想到我们自己,以后也许会想到别人。
五、教师小结
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议论文结构,是比较粗浅的议论文,比较复杂、深刻的议论文,一般不这样,而是采取层层深入地展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的模式。
这种结构的文章,和三要素的议论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三要素的议论文,是先有论点,而且是现成的论点,然后去选择与之一致的材料;而今天讲的议论文,则重在立论,并不是先有一个无庸置疑的论点,而是不断去探索论点,发展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同时还明确指出,这个论点,不一定是真理的终点,还有许多探讨的余地。全部文章就是一个层层推进,不断排除可能产生的片面和谬误,确立论点的过程。论证也不是一次性,往往是刚刚论证了一个局部论点,又提出一个与论证不一致的现象,迫使论点再调整。因而,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分析问题,从而深化论点的过程。
六、拓展讨论
1、学生讨论:你是否赞成文章的结论?我们可以如何规避人性的弱点?
(本题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可。)
2、如果范进、孔乙己、于勒、“乞丐”和陈小手生活在文章中所说的“市场经济”社会,他们是贫穷还是富裕,请具体分析。
(本题在回答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重在言之有理、有据,要从人物性格以及《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一文的观点出发加以分析。)
七、布置作业
1、完成“阅读练习8226;探究”第三题。
2、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本课练习。
〔附〕板书设计
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1、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2、我们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这么回事。……在好几千年里,人类一直没有发明可以公平分配财富、不让产生穷人的经济制度。
3、尽管市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
4、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案4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ppt课件(10页)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表格式教案4
《乞丐》《陈小手》《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案1
鉴赏评论《陈小手》《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练习题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学案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ppt课件1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练习题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案2
北师大版《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案1
丹尼尔·麦克法登《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