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读后感范文 >>高中读后感 >>
《狱中书简》读后感(3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3-15


    读完卢森堡的《狱中书简》,最深的感触是:开卷有益。因为它并不是一本令人有太多期待的书。拿起并终于决定开始阅读,缘于它引起我的好奇——这里面是一个习惯于狱中生活的人;而且她说:“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与我同在。”

    越来越深地体验到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在我看来,罗莎?卢森堡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我无从想象作为国际共运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她,但是可以从《狱中书简》中窥到作为一个人的她性格中的坚强、乐观,对大自然的美极为敏感和热爱;以及作为一个女人的柔软与悲悯。这些我最为喜爱的生命品质出现在她的身上令我非常惊奇和感动。

    这种感动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感动,其中掺杂了对造物的敬畏——无从确认何为完整的人性,但人性中的确存在着某些光彩照人的东西。它们与它们所附着人物的身份地位境遇无关,而是作为单纯的人性共存于不同的人体之内。它们体现于细节之中,但远远大于和超越了细节。

罗莎?卢森堡1871年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家庭,1889年因为革命活动受沙皇追捕流亡苏黎世,1893年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8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898年迁居柏林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1913年出版《资本积累论》,1915年(狱中)撰写《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狱中)著作《论俄国革命》,1904-1918年期间先后五次被捕、出入六个监狱,1918年因德国革命爆发而获释后,组建斯巴达克同盟和德国共产党,1919年惨遭杀害。在她短暂而风起云涌的一生中,卢森堡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做一个好人。在一封狱中书简中,她对此作出了解释:“那意味着坚定,清醒,愉快,不错,愉快面对每件事、任何事——而抱怨事弱者的事。做个好人,意味着必要时快乐地将自己的生命投入‘死亡的怀抱’,而与此同时,醉心于每一个明亮的日子,每一朵美丽的云彩。”

她的一生怎样遵循和实践这个原则并不是我特别关切和需要了解的,但从她的狱中书简中我能深切地体验到它。同时也更坚信维克多?E?弗兰尔所说的:“……可以剥夺人的一切,但是,一件东西除外:人的最后的自由——在即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

写得最好的一封或许也是最长的一封,是1917年3月27日晚致汉斯?狄芬巴赫(1884-1917)的(P103-104),里面有一种异常明亮、活泼甚至有些娇嗔的气息。我怀疑那是爱情的气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和革命领袖,卢森堡一生中都把自己的私生活保护得很好,没有人得知详情)。虽然没有一处提及“爱”这个字,但是,我想:有时候,一定有这样的时候,我们如此热爱生活,热爱天空,云彩,每一阵微风,是因为我们正热爱着某个人的缘故。

第二篇: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书简》读后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硕士第四党支部 王国强

    过去的半年里,我翻阅了葛兰西的《狱中书简》,尝试着站在这个世纪的窗前,去窥探上世纪初叶那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狱中十年。《狱中书简》,共收录了葛兰西作为墨索里尼政府的政治犯,从1926年仲冬到1937年春天写给家人、友人的456封书信,这些书信记录了葛兰西监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身体恶化的具体情况、他在狱中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尤其是书籍、他对当时现实生活和社会思潮的看法等等。书信里,无处不在的,还有他独处牢狱时对故乡撒丁岛和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的思念,以及他对两个儿子及侄女、外甥以及由他们所代表的意大利下一代的期待。当然,仅仅借助这些书信,还难以对葛兰西的无产阶级运动实践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得出严肃意义上的理论推断,但是,这些书信仍然为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生动的葛兰西,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材料。
今天,一个卷入历史洪流中的青年人,从这些书信那个性化的表述中,除了“认识”葛兰西以外,还能获益什么呢?答案应该是丰富的,认识葛兰西,接近葛兰西,进而同情葛兰西,学习葛兰西。或许这一系列过程本身,所伴随着的便是我们自身的进步——柔弱者从葛兰西那儿看到了坚定的意志,悲观者体会了葛兰西“理智的乐观主义”,冷漠的人会惊讶一个冷峻的革命者是怎样地对社会充满热忱,激进而冲动者也难以忘记葛兰西所教导的“长时间的冷静思考”(第333封信,第485页)[1],而虚荣和伪饰者又会感到焦灼——因为葛兰西说,“千万不要干一些事,仅仅为了在人们面前树立好形象或避免产生坏形象,请你做你能做并决心实际去做的事情,这就足矣”。(第394封信,第565页)
而其中,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葛兰西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去奋斗。或许常有一些问题困扰我们,比如说我们何必要执着,何必要坚守,为什么不去斤斤计较地经营生活,不去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为什么而要把自己抛向社会洪流的潮头,去做先锋和带头人?
葛兰西的被捕、被判刑和被监禁,让他远在撒丁岛乡下的母亲倍感担忧,同时,母亲也可能对他产生了可怕的误解——“犯罪入狱”总难免地被与各种不好的想象联系起来。葛兰西告诉母亲,其实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于“纳纳罗、我和许许多多的人,都想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千千万万个艾德梅娅,过上比我们度过的和她正在经历的更幸福的童年”(第19封信,第49页)。这平实的语言,反映了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由衷心声,是多么动人的话语。
后来,他还进一步对母亲解释自己处境的意义,“为使你真正心绪平静,我希望无论他们判我多少年,你都不要过于害怕和忧愁。我希望你真正理解,甚至带着情感:我是个政治犯,还将成为政治判刑者,但我现在和将来对这种境遇从未感到耻辱。因为说到底,从某种意义上,是我本人想要判刑和监禁的,因为我从不想改变自己的信念,为了它我准备献出生命,而不仅仅遭遇牢狱之苦。”(第103封信,第154页)从某种意义上讲,葛兰西近乎苛求一般地强调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而在满是各种限制的监狱中(比如每周甚至后来是每两周只能写一封信,而且信件无一例外地要被删减),葛兰西的实践活动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智力活动中,甚至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这种矛盾不难理解,因为理想、和实践,在本质上是连为一体的——如果理想是合格的理想,而实践又是合格的实践的话。
《狱中书简》涉及的内容,如文首所述那样,甚为庞杂,这里仅就对我,或许也对其他更多青年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为何要奋斗”的问题,摘出最有代表性的话语,以为启发和动力。从葛兰西的经历和他在这种经历中的心理和行为,我们或许更能领略“先锋”一词的含义。“先锋”,无疑是意蕴深长的,因为它在指向风发的意气和乐观前景的同时,也反过来指向了与此相反的某种尚不理想的现实状态——比如说那些低落的情绪,和其他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因而,“先锋”一词看似平静,其实内部却波澜汹涌,是一个包含着巨大矛盾和冲突的词汇。主观意愿上,我们总是会想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进步,其实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恰恰是自己的现状出了什么问题,怎样去改正它们,同时,我们也会设想我们怎样做,才能促动社会的进步,相应的,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在于,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中,哪些我们还远远没有做到,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加强。
葛兰西如此比喻自己的事业,“我仿佛是在天上诸神和冥府诸神面前证明印度人民痛苦的新甘地,一位新耶利米或新利亚或谁知哪位以色列先知,来到广场大吃不洁东西以牺牲自己受上帝惩罚,等等。”(第172封信,第257页)现在看来,他的斗争历程,除了个性化的力量而外,无疑也是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在新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所几乎不能重现的历程。但是,他在狱中书信中所反映出来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潜藏在这勇气和决心之下的爱与力量,却为我们再清楚不过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奋斗,以及为谁而奋斗的问题,无疑值得作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借鉴,甚至是鞭策的动力。

第三篇:

    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在铅灰色中闪耀,遥远处,隆隆的雷声象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似地不断滚滚传来。在这一切阴霾惨淡的情景中,突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叫起来了!在雨中,闪电中,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象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昨晚九点左右,我还看到壮丽的一幕,我从我的沙发上发现映在窗玻璃上的玫瑰色的返照,这使我非常惊异,因为天空完全是灰色的。我跑到窗前,着了迷似的站在那里。在一色灰沉沉的天空上,东方涌现出一块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它与一切分隔开,孤零零地浮在那里,看起来象是一个微笑,象是来自陌生的远方的一个问候。我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把双手伸向这幅富有魅力的图画。有了这样的颜色,这样的形象,然后生活才美妙,才有价值,不是吗?我用目光饱餐这幅光辉灿烂的图画,把这幅图画的每一线玫瑰色的霞光都吞咽下去,直到我突然禁不住笑起自己来。天哪,天空啊,云彩啊,以及整个生命的美并不只存在于佛龙克,用得着我来跟它们告别?不,它们会跟着我走的,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会跟我同在。'
      这是波兰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她的《狱中书简》中写的。还记得我从父亲的书架上拿下这本书时还上小学。当时只是草草一览却把我吸引住了:一个坐牢的女人,一个生命随时可能中止的女人,一个本来应该活得很粗糙很沮丧很忧郁的女人,一个被敌人称为“血腥的罗莎”的女人,写的信却全然没有“坐牢、嗜血”的感觉!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动物的温情,对世界上美好的一切的眷恋,完全在她的字里行间流露无余,她的感觉那么敏锐,眼光那么独特,感情那么细腻,文笔那么美妙,让人神往心随,令人叹为观止。
      罗莎1919年就被杀害了,到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记得她了,可是我永远记得这个美丽坚强的女人,她有一颗温柔敏感的心,她是一个真正的女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狱中书简》学案4
《狱中书简》ppt课件(16页)2
卢森堡和她的《狱中书简》
《狱中书简》教学参考素材汇编
《狱中书简》ppt课件(16页)
《狱中书简》检测题
《狱中书简》同步练习
《狱中书简》ppt课件(22页)
《狱中书简》ppt课件(26页)
《狱中书简》教案9
《狱中书简》教学设计8
《狱中书简》ppt课件8
《狱中书简》教案7
《狱中书简》练习题
《狱中书简》导学案
《狱中书简》教学案
《狱中书简》学案2
《狱中书简》ppt课件7
《狱中书简》教学反思
《狱中书简》ppt课件6
《狱中书简》学案
《狱中书简》说课稿
《狱中书简》ppt课件5
《狱中书简》教案6
《狱中书简》ppt课件4
《狱中书简》《绞刑架下的报告》《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及练习
《狱中书简》ppt课件3
《狱中书简》ppt课件2
《狱中书简》ppt课件1
北师大版《狱中书简》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狱中书简》教案4
《狱中书简》教案3
《狱中书简》教案2
北师大版《狱中书简(节选)》教学设计
读朋霍费尔《狱中书简》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