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西湖的雪景》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3-20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以及作者的相关文化知识
2.赏析描写西湖雪景的妙句并学习白描的写法。(重点)
3.体会作者冬日看雪的独特雅趣。
重点难点
1、赏析描写西湖雪景的妙句并学习白描的写法。
2、体会作者冬日看雪的独特雅趣。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研习课文
1、文章4—7节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来描述雪中的景色?简要分析。
明确:朦胧:白提弥漫于一片迷蒙的水汽中,“对面的山峰,只有一个几乎辨不清楚的薄影”,一切都是朦胧的。
清寒、壮旷与纯洁:(略)
2、散文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或阐发议论,所以文章中相关抒情和议论性的句子就特别重要。找出第7节中的抒情或议论性的句子,并品析。
明确: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
 “看了那种古朴清寒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赏析《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A、品析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
《湖心亭看雪》描绘的是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的是一种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而这样的情致与钟敬文的散文可谓意趣相投,所以这句话正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也是本文重要表达的思想境界。作者与“痴人”相似,雪中的西湖美得不沾半点尘俗,然而能赏析的又有几人呢?虽与古人相隔几百年,但能与之一脉相通,得其真趣,岂不是人生的快事?
B、品析
 “看了那种古朴清寒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从作者细致地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暂时忘记尘世间的纷繁烦恼而得一处清净的情感流露。
3、文章8—13节作者的主要描写对象仍然是雪。作者是如何写的?作者仅仅是单纯的写景吗?
明确:文章8—13节作者的主要描写对象仍然是雪,写飞来峰的雪块、清冷亭的“纯白色的毡毯”、韬光庵山径上的积雪、竹枝和竹叶上的雪以及观海亭上的雪景。
这些雪(特别是竹上雪)引起了作者对古文中所绘之景的感悟。至于观海亭上的雪景的描写及对王海洋诗词的咀嚼玩味,则更是把眼前景与心中情融为一体。
4、文章14—16节作者此处换了一个观景角度,而且这时,“雪又纷纷地下起来了”。此时的观赏与前面有何不同? 
明确:与前面的静观不同,泛舟湖上,船是动的,景是静的,而飞雪则又在静谧的雪景之上增添了几分动感,动静相间,如诗如画,让人陶醉于一种悠远的意趣中。
5、文章17节游圆结束,作者由雪景而生发感想,作者感悟出了什么?
明确:这一节表现了作者在观赏雪景,把玩雪景的同时,感受到在同一景致写不同境遇的人世辛酸,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关怀和同情,暗对时代纷乱的深切忧思,使得文章对雪的玩赏增加了一份沉重与叹息,具有升华主题的意义。
6、总结全文
《西湖的雪景》是钟敬文先生青年时代的名作,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以山水、草木等自然景物为对象,风格幽静、清淡,加上他在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那种沉淀在他血脉中的诗情使得这篇游记散文古韵灵动,卓然不群。
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代表作,通过雪天的西湖赏玩,描绘了清寒寂寥的西湖雪景,展示了雪中西湖独特的清幽与纯美,营造出一片超逸尘俗的净空天地,情感丰富而深刻,情致幽雅而独特,同时,在看似有限的情思中,暗对时代纷乱的深切忧思。
三、评析语言
1、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以论于一般人罢了。
 作者观点的形象化表达。
 作者认为,春花秋月都有着不同的美丽,那些真正的观赏者都能从四时不同的景物中找到乐趣。但是,这种不同景物形成的不同的情趣不是一般人能感受的。这些客观地表述了为何人们不喜欢西湖的雪景的原因了。
这句话,为下文描写雪景中游人较少做了交代。
2、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入体验的话。
 运用引用的手法表现古人观景的收获。古人开阔的胸怀、旷达的心胸每每在游览中得到观景的乐趣。
作者认为这个观点是前人深入实际景物一种体验。
 这句话为下文表现自己在雪中这个苦寒、道路崎岖泥泞的情况下游览西湖做精神的铺垫。同时,也是文末对在这种苦寒中达官贵人在家中享受温暖的快乐与苦力们在这种气候中苦苦等待对比做铺垫,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
3、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饰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作者描写西湖的雪景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还有蕴含着对时代的关注。这句话是作者到灵隐寺的路上看到的情景:老人、童子穿着破旧、笨重的衣服,古朴、清贫。
 虽然作者说:“仿佛让我忘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但这个“忘记”恰恰是记得的标记,时代的杂乱、窘急让作者感到了平民的苦难,表现出作者对生活时代的一种强烈的关注。
4、文艺的真鉴赏,本来是件不容易的事!
一语双关。一方面是指对王渔阳五言诗的鉴赏,后面两句真实地表现了雪景的美丽,但没有亲临其境的人是很难体味里面的意境的;一方面也指要理解西湖雪景的美丽,如果不身临其境,也是很难有深刻的体会的。
5、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变成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在大谈其闲天,——以享乐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应受的寒冷了!
 公园本是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游乐的地方,但是因为寒冷,他们都在温暖的家中“无忧虑地”谈天,“享乐着他们幸福的时光”,不“消受贫穷人所应受的寒冷了”。一个“无忧虑”、一个“消受”形象地刻画了有钱人、有闲人的快乐、幸福,但联系“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以及“贫穷人所应受的寒冷”可以 出平民的生活状态,在联系前文穿着“破旧而笨重”衣服的穷人,可以感受到作者这看似无意的一笔,却深沉地表达了其对时代的忧思、对平民的同情。
四、写作特色
1、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古人描写西湖的诗句,引用有什么效果?
明确:作者引用描写春夏两季西湖的诗句表现西湖两季的美丽景色,引发读者兴趣,调动读者的经验,引发共鸣。引用《四时幽赏录》中有关西湖雪景的内容,引发读者的感情。引用《湖心亭看雪》全文表现西湖雪景的美妙。
 作者巧妙地引用表现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熟悉以及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2、小结:
①优雅的抒情性文字,使文章如诗如画;
②适时用古文穿插其间,与文章巧妙衔接,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③语言明白晓畅,亲切自然,富有节奏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西湖景点》flv素材
《西湖的雪景》导学案
《西湖的雪景》ppt课件2
《西湖的雪景》ppt课件1
《西湖的雪景》教案2
杭州西湖雪景(图片2张)
读《西湖的雪景》有感
有关西湖的诗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