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芙蕖》教学设计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11


三春中学初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人:赵修玉

 

【学习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  了解本文运用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3、  学习文章合理安排材料、灵活使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

4、  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小品文。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其次,要分析、了解文章写作内容和写法特点(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再次,对文章语言进行品味(品味、感悟)。

【作者介绍】

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目解析】

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并熟读之,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齐背《爱莲说》。并指明写莲的语句,引入课题。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在理学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里,莲是净土,佛们都端坐在莲台之上,莲是崇高圣洁的象征,是人心灵的伴侣,人们赞美它,歌颂它,芙蕖因而获得“翠盖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誉。《芙蕖》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他的创作理论,这节课,我们将结合一下李渔的创作理论,从结构、语言、立意上来欣赏这篇独具风格的小品文。

二、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1、①学生听配乐朗读,问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

和“埋伏”在哪里?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写作文要做到“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且“节节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编戏,必有“主脑之人”、“主脑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宾”(陪衬,起衬托作用)。

     ③本文中“主脑”为何?“陪宾”为何?

2、①读第二自然段,问“主脑”“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把描写芙蕖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词语找出来。把这段中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找出来(如果学生素质较差,可教师读一句,学生找一个)。去掉这些虚词感觉如何?

    明确:描写荷花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语言有:“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摇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一共有8个,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从这些虚词中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处于低潮,“便”、“则又”、“此则”、“乃复”句的感情处在高潮。这些虚问起了衔接的作用,使描述头绪更加清晰,语流更通畅。

    ②在细心体会虚词作用的同时,找出本段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本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反衬、顶真、对偶、拟人,其反衬突出了芙蕖的优点,拟人赋予芙蕖情感,读起来亲切、可爱,顶真使前后句联系紧密、气势通畅,对偶则形式整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方便。(学生回答有可能会把反衬当对比,可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反衬一主一宾,以宾衬主,对比一个事物相对相反的两个不同方面,无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语言要清新、活泼、平朴自然。

    ④教师小结如下: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无暇的美,有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语言透射出来。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以至于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体的感情流动波澜起伏,并逐渐达到高潮。

    ⑤下面请同学听朗读,并轻声跟读,仔细体会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动。(放配乐朗读录音)

    3、以上我们感受到本文的结构之新,语言之新,这正如作者说“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那么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爱莲说》又有何不同呢?

    明确:可从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来比较两文不同。从立意上看《爱莲说》歌颂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作者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则从欣赏和使用角度说明荷花可人之处。从表现手法来看,《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则采用一般性描述。

    4、李渔创作理论,“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xiao相似;像)于今,下不觊(ji希图)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云所欲云而止。”“鸿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时耳目为我一新”。

结束语: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思考的深入,对《芙蕖》一文的美和新,同学们还将有更深的体会。

三、课文朗读;学生根据提示内容,背出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附:课文内容提示

群葩当令时,只      之数目,前此后皆属      。芙蕖则不然:自        ,便        ,及其      ,则又      ,      。有风既作        ,无风亦呈        ,是我于花之未开,        。迨至      ,      ,自夏徂秋,此则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复      ,      ,      ,犹似      ,与翠叶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荷叶之      ,荷花之      ,避暑      ,纳凉      。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        而      者也。只有      ,           ,乃      ,又备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      ,

无一物一丝        。有        ,兼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四、布置作业,巩固背诵。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总起“可人”“不一而足”“备述”引出下文四个方面。

                                                 花开前

                           (1)可目     花开时

                                                花开后

                     第二部分(2-5)                   荷叶—清香、荷花---异馥

芙蕖                                                          分述芙蕖种植之利    (2)可鼻

                                                                   避暑—暑退、纳凉---凉生

                                                              ( 3)可口:莲实与藕互芬齿颊

                                                                 (4)可用:败叶备经年裹物之用

                                                       抒发感叹

                      第三部分(6-7)                                               种植之利在百花之上。

                                                         收束全文

 【
 各种花当令的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或以后,就都是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芙蕖却不是这样:铜钱似的小荷叶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们装点绿波,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风的时候,固然作出飘荡摇曳的娇态,没有风的时候,也呈现出苗条柔美的丰姿,这样,我在荷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苞蕾开成花,妩媚可爱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来,一批接着一批,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在荷花是本职应做的事,在人却是应得的享受。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这些都是讲它适合子眼睛观赏方面的事。

 适合于鼻子的嗅觉的,那就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乘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

 至于它适合人的口味的,那么莲子和藕都是一道列为盘中餐,使人的牙齿和嘴边都感到芳香的呀。

 只有霜露季节中衰败的荷叶,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把它采摘下来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东西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它有当五谷之用的实际,却没有五谷的名气;它兼有百花的长处,却摒弃了百花的短处,种植作物的利益,有比这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课后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爱莲说》《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
《芙蕖》ppt课件(15页)
《芙蕖》ppt课件(22页)
《芙蕖》教学设计7
《芙蕖》ppt课件(21页)
《芙蕖》检测练习题
《芙蕖》同步练习
《芙蕖》教案6
《芙蕖》教案5
《芙蕖》图片素材(18页)
《芙蕖》ppt课件(23页)
《芙蕖》导学案4
《芙蕖》学案
李渔《笠翁对韵》全文阅读及下载
《芙蕖》导学案2
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芙蕖》练习题
《芙蕖》导学案
《芙蕖》ppt课件3
《芙蕖》ppt课件2
《芙蕖》教案3
北师大版《芙蕖》ppt课件1
《芙蕖》教案2
《芙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