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什么是咏史诗
作者:szzcz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5-19


咏史诗
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我们这里的诗歌鉴赏分类主要根据题材划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九类:写景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情诗、谈禅说理诗、悼亡怀人诗、赠友送别诗等。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刘禹锡的诗歌特色
  刘禹锡是唐代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刘禹锡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类: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无限。至于他学习民歌所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等,则活波清新,自然流转,尽洗文人习气。
  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多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世人评“刘禹锡诗以意为主”。
  他的很多诗或针砭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统一的愿望;或者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实于虚,融情于景,故又显得精炼含蓄。如名篇《乌衣巷》。像刘禹锡的这类怀古诗,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却小中见大,含意丰富,具有一种蕴藉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这些特点,如脍炙人口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象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曲折写来,更觉诗意隽永。宋代苏辙曾说刘禹锡的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说刘诗“深于影刺”,都是指的这些特点。而刘禹锡的“深于影刺”,也体现在他的咏物诗上:如《白鹰》、《聚蚊谣》、《百舌吟》等诗,锋芒锐利,有着很强的斗争性,不过由于采用寓托的手法,又显得含意深远。
  刘禹锡还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在许多生动的诗歌形象中,经常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闪烁着哲学家的思想火花。刘诗中多见饱含哲理的诗句,虽非有意的论述哲学思想,但见解精辟,给人以启迪。例《金陵怀古》、《浪淘沙词九首》中的第九首等作品中的诗句,借助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把深微的哲理以诗化;这些名言佳句,点缀在诗中,使他的诗既有审美价值,又富有哲学思想。
  明朝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刘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又说:“运用似无过人之处,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这些个特点,在刘禹锡的民歌体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这些诗保存了清新开朗的民间情调,采撷朴素生动的民间口语,运用俚歌俗调的形式,绘真景、抒真情,具有浓厚的天然风韵——“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之二)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寄、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对个人际遇的感慨。
 
台城柳 韦庄                        台城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侈荒淫,然而笙歌未尽,隋兵已迫都门。
   ⑴从诗的题材看,这两首诗是 诗。
   ⑵你更喜欢哪首诗?请从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作简要的赏析。
   答:
   答案:
咏史怀古
   ⑵喜欢刘诗。①刘诗通过台城的盛衰对比,寄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②用具有典型的高楼来代替六朝数百年的历史,高度浓缩了对六朝帝王的荒淫奢侈的不满;③这首诗对六朝亡国的因由的议论不是直白的,而是巧妙的通过《后庭花》曲,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感慨的。
   喜欢韦诗。①韦诗通过自然景色的不变与朝代更替无常的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②以“依旧”暗示人世沧桑,以“无情”反衬人之伤痛;③这首诗不作正面的描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渲染氛围,营造一种抒情的情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咏史诗三首》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咏史诗三首》练习题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ppt课件(23页)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ppt课件4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教案2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ppt课件3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歌鉴赏
咏史诗三首之《过陈琳墓》ppt课件1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ppt课件2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诗歌鉴赏
《咏史诗三首》教案1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ppt课件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ppt课件1
《咏史诗三首》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