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综合练习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5-26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复习指导与练习 
教学目标:感受命题类型,体会解题思路 
教学步骤: 
一、例题感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章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知识储备 
    了解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出现的思想概念。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规范答题,探究题题型的答题方法。 
三、练习 

标题: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
文件大小: 16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内练习合集
郏县二高2013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复习
衡阳市一中2010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周周清语文试题卷(《中国文化经典阅读》第二三单元内容)
怀化市三中2011年人教版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衡阳县人教版高二上期末复习练习题
衡阳县一中2009年下学期高二学科竞赛ppt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基础能力测试
长沙市第21中学高二期中考《中国文化经典》试卷
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练习汇编
泉州一中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中国文化经典》期末考试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