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2届高三学生最后热身卷(一)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05 |
江南十校
2012届高三学生最后2套热身卷(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学》总序
陆耀东
中国诗学的理论形态如何估计和评价,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说:它零星的感悟多,鉴赏性的随感多,即使精彩,也不过是古光片羽,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也有人云:它比西方的诗学更精彩,表面上看,它大多没有表达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在颗颗珍珠般的见解后面,有其内在联系和体系在。但不管是前者抑或后者,谁都不否认,中国诗学一个丰富的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一个闪耀着无尽光辉的星海。是的,它凝聚着两千多年来中国数以万计诗论家和诗人的聪明才智劳动心血。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诗教“温柔教导”和“思无邪”观念,显然意在以其规范束缚人们的思想感情,但其影响历时两千多年而不绝,值得深究。《文心雕龙》如书名所示,并非诗学专论,但含诗学在内,其精妙与文采,亘古未有,即使置于当时的世界诗学中,它也是罕见的经典性论著。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后,“诗话”、“词话”大量出现,其中如《白石诗说》、《沧浪诗话》、《渔洋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等,它们虽然并非均系原创性诗学,但都有各具特色的诗学理论做支撑,有的具有系统性,有的则须由研究者加以梳理。《沧浪诗话》, 分“诗辨”、“诗体”、“诗评”、“考证”五部分。其对诗歌艺术的论述,已相当系统。
中国诗学在先秦阶段尚处在胎萌时期,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诗学,开始形成不同理论架构的雏形。魏晋、唐宋、明清是中国诗学的三个高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诗学的形成期,情思和格律的构建吸取了西域文化的异质影响,诗学从文、史、哲中走向独立,诗的格律理论趋向成熟。这一切,为唐诗高峰的出现,在某些方面准备了条件。唐宋不仅是我国诗词群山里顶峰中的顶峰,诗学也有很大发展,它几乎论及中国诗学的所有问题,如“用事”、“自然”、“妙悟”、“神思”、“意境”、“形神”、“寄托”、情与景、诗与理、储蓄与直露、诗味、诗法、炼意、诗眼、比兴、声韵、风格、诗体等等诗学问题。20世纪初,美英流行的意象派诗的产生,即受唐诗流泽,不少西方学者甚至认为是诗人受中国古诗启迪而创作的。关于诗与理,诗与禅的关系的理论探讨,在宋代臻于极致。明清两代诗学论著繁富,其中不乏创见和新意,但大多数系整合成果。晚清民初,中国诗学从古典型向现代型过渡,外国诗学开始影响中国诗学,王国维是一代表。20世纪初新诗诞生后,一些诗家致力于建构中国新诗理论体系,胡适、闻一多、戴望舒、朱自清、朱光潜、艾青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也就未能完成中国诗学的转型和重构,这,惟有待于21世纪了。
| |
| 标题: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2届高三学生最后热身卷(一) |
| 文件大小: |
31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