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一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丑恶,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板书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反馈交流。
(1)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2)指名分节读课文。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自主感悟。 “别饿坏了那匹马”,我们知道,原本无马,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味,去揭开这个谜底。
1、学生再次阅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谎言?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灵?在文中找出依据。
2、同桌交流自读情况,探讨问题。 3、全班交流。 四、引导探究,潜心会文。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青年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3、小练笔:忽然间,我明白了——
4、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现在就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5、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请说说你的依据。
6、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延伸,充实内涵。 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收到过这样的谎言吗?或者,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事例吗?
1、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说说感受。 2、指名交流。 3、小结:是啊,只要放弃自己的一点点私欲,就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点善意,这个世界将增添许多美丽和欢乐。让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位青年一样,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吧!给别人一点快乐,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作业设计:
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