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19 |
5.看戏
课型:研读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 学习场面描写和对声音描写的方法。
3. 学会详写和略写的处理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在描写事物时善于发挥想象,巧用比喻,用词丰富的特点。
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讨论法、联想法。
学习过程
温馨提示:学习语文尽量做到看书读文必动笔,点、画、圈、批勤动手,字词陌生不放过,长文段落编序号,专心读文记文意,俗事文情典故理,语言文貌体悟细,修辞逻辑莫忘记。回答问题不看文,凭借记忆来答题。
一.课前学习(初学识记课文内容,汲纳新知练习记忆)
读文要求:默读全文一遍,遇到陌生的字词、随手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先弄清下列问题。
1. 快速读课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答:
2. 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 。
读文要求:默看课文,边看课文边看文下注解边画出不解的语句。读文结束,完成下面要求。
3. 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解释。
(1)陌生的字是: ( ) ( ) ( ) ( )
( ) ( ) ( ) ( )
(2)不理解的词语是:它在文中的含义是:
(1) : 。
(2) : 。
(3) : 。
(4) : 。
4. 不理解的句子是第 、 、 、 、 自然段的第 、 、 、 、 句。
读文要求: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情感的感觉带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下面提示。
5.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哪些?
答: 。
6.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 。
读文要求:在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两遍,用心领悟课文的主题,注意下面的提示。
7. 文章开头突出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寂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 。
8. 对课文还有哪些疑惑(迷惑)?提出来。
感到疑惑的还有:
。
二.课堂学习一(再学悟透课文内容,交流互渗探讨理解)
温故记忆,加强基础知识识记。个人学习行为。
9. 要求,凭记忆,(1)再一次写你的生字与拼音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 ) ( ) ( ) ( ) ( )
( ) ( ) ( )
(2)写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并与同学交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 、 、 、 、
互动行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生字词语,找一位同学汇总小组生字词语。准备班上交流,
再找一位同学汇总小组中对课文中迷惑的语句,准备班上交流。
读文要求: 专心地迅速阅读一遍课文,合上课本,回忆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0.作者怎样艺术地表现了观众看戏的热情?
答:
。
读文要求: 再迅速阅读一遍课文,不看课文,回答下面内容。
11.“人海”随着剧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答: 。
12. 第4一6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演员表情?划出有关词语。观众有何反应?
答: 。
13.文中听不见的“回音”是指什么?既然“听不见”,怎么能“淹没……掌声”?答: 。
1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 )
(2)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
(3)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馋;有决心,也有疑惧。 ( )
15. 从备选的词语中选出恰当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____下来,_______在地上,_______到空中,____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_________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________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引、溅、落、滴、涌、滚)
答: 。
16. 本文对声音的描写十分精彩。请对上面一段作简要赏析。
答:
。
读文要求:迅速默读一遍课文,合上课本,完成下面内容。
当堂反馈检测达标
17. 写出本课文中你的生字词语。(或听写生字词语。)
答:
。
18.文学常识填空。
(1)《看戏》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著作有童话、散文、小说多种,代表作有《 》。译作有《 》。
(2)京剧四大名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后小记(盘点知识生成意识,咀嚼语言涵养技能。)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