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07


5*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5)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三)总结
1.总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3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基础知识练习
《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同步练习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实录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3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3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2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1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3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