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悬岩边的树》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1-22


赏析《悬岩边的树》

    《悬岩边的树》是归来诗人的创作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被视为“当代受难者的姿态和心境的象征”。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棵树。这棵树与苏童那《三棵树》和茅盾的《白杨礼赞》相比,虽然同样是树,但在内涵上有根本的不同。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在诗中,曾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而倔强的“树”的形象。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悬岩上,这是第一节,主要写树的莫名其妙的遭遇和险恶处境。我们首先感到惊异的是一个矛盾:悬崖边的树。悬崖边怎么会有树?一般树在悬崖边是很难生存的。不知到悬崖上:光是看第一句就很明显,诗人一点也不想交待一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风把树吹到这个地方。这里诗人强调表现得是:只有一棵树,又在悬崖上。很危险,很不适合生命存活,而且是很孤单的,这棵树活的是很艰难的,应该是很痛苦的,很悲凉的。 
  它倾听远处~寂寞而又倔强,这是第二节,主要写树的孤独寂寞与倔强的精神姿态。从“倾听”、“孤独”、“寂寞”等字眼,我们不难感到,这无疑是人的精神境界,在危险的处境中既不痛苦,也不悲观,其内在的感觉,在想象中能够听到“喧哗”和“歌唱”。这一节的最后两句是点出诗意的关键,这棵树在寂寞孤立中显得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展翅飞翔这是第三节,主要是对树的傲然挺立的品格和顽强生命力的歌颂。从形象来说,诗人在这里达到思想的高度和艺术的高度。最后两句就比较精致,这里用了一个修辞,叫做矛盾修辞法:一个是跌,危机可能变成灾难,一个是飞,灾难又可能变成新的转机。
    诗中有很多隐喻,例如奇异的风,指命运或某种时代力量;森林,指人群;小溪,指远离社会的自由者。从这些隐喻中可以读出一个革命者的坚定。此诗的思想艺术特点是暗示一种不屈的人格,抒发诗人身处逆境时的抗争激情;缘物生情,咏物言志。这棵树既是苦难时代生命的忠实记录,也是诗人饱经风霜的苦难生命的象征。从更深的层面来说,这首诗也是写人生,它写出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洞察和感悟,是现实世界实境和诗人特定时期心境的真实反映。全诗意志刚健,含蓄深沉,情感浓重,蕴含着沉郁的悲剧体验。
    诗歌在有关个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中,聚集着历史的沧桑,带有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还具有强烈的自审意识,在文革受难之中意识到了自己的困境和坚强,既是受难者个人命运的记录和绝望中的思考,也几乎成为一代人的写照。


原文:


 悬岩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悬岩边的树》《草木篇》教学反思
《悬岩边的树》导学案
鉴赏•评论《悬岩边的树》《草木篇》教案1
鉴赏•评论《悬岩边的树》《草木篇》练习题
《悬崖边的树》练习题
曾卓《悬岩边的树》全文阅读
读《悬岩边的树》有感
《悬崖边的树》同步练习
《悬崖边的树》ppt课件2
《悬崖边的树》ppt课件1
《悬崖边的树》教案1
《悬崖边的树》课堂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