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说出本诗描写了一棵怎样的树?看到了个怎样的人,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2、通过品读,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写作背景】
1955年,诗人曾卓被入所谓的“反党集团”,此后的25年,他一直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的境况中。而“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个黑白颠倒的混乱年代中,作者创作了《悬崖边的树》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学习过程】
一、读出一份情感(看谁读得最美)
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两个人配合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最好加上肢体语言。
发言建议:我××同学一起为大家朗诵《悬崖边的树》,希望大家喜欢。
二、品味一笔妙处(看谁说得最好)
自己品味最能打动你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小节。
发言建议,运用句式
(1)我最喜欢的一句是 ,因为 。
(2)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一棵虽 ,但依然 的树。
(3)在这首诗中,我读到了作者是一个虽 ,但依然 的人,我是从 中看出来的。
(4)我有疑问的地方是 ,请大家帮我解决。
三、述写一份感悟(看谁写得最棒)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形式不限:诗、对联、三句半、短信、颁奖词、获奖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