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3-03-16 |
2012-2013-1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
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社学要略》记载:“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乡间社学,以广教化。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 | |
| 标题: |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26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