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逆境》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3-04-16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够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
    2.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拔

课前预习:搜集整理一下相关知识:

1.议论文相关知识                                                                         

1.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3.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可分为: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如: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通过___与___对比,突出观点。更突出强调地证明了观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用___来比喻___,使观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论证方式: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一、激情导入:

由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引出培根从而导入课文。
2、学生交流作者资料,老师补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

      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2.学生畅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探究体验

(一)自主学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能找出或者概括出来吗?

 

2.文中写道:“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二)合作研讨

1.学生讨论:该如何面对逆境?

2.《孟子》中有一篇著名文章与本文宗旨类似,请并背诵出其中的名句。

明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3.文中出现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展现自己的时候到了!)

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前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提问质疑。

四、拓展延伸

1.试概括出下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责任常常是双向的。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比如,社会有对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的责任。

    能够承担责任的被称赞为勇者。古人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训,才有历史上种种惊天动地之举,而不能承担责任的是懦夫。要承担责任,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不信,让我讲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5美元。这12。5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李根。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时,高呼一声:“扛起来吧,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培根随笔》中的其他名句。

明确:

知识就是力量。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人们的举止应当像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饶舌的人多虚妄。



五、小结升华

溪流因为有阻碍。才有歌声;人生的乐章因为有了各种困难、挫折,才变得壮美;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来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
的花朵映衬明丽的背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培根《论逆境》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逆境》ppt课件(11页)
《论逆境》导学案
《闲话章太炎》《论逆境》导学案
《论逆境》ppt课件4
《论逆境》ppt课件3
《论逆境》ppt课件2
《论逆境》ppt课件1
《论逆境》课文研习
《论逆境》学案
《论逆境》教案2
《论逆境》教案1
比较感悟《闲话章太炎》《论逆境》同步练习
《闲话章太炎》和《论逆境》比较阅读能力提升训练练习
培根《论逆境》课文阅读
《论逆境》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