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29 |
一、名家名言导入
1.教师出示歌德关于“自然”的一段论述:“自然!她环绕着我们,把我们拥抱在她的怀里;我们既离不开她,又无力更接近她。尽管我们并未请求她,也未命令她,她却带着我们不停的跳舞而且舞步如飞,直到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倒在她的怀里为止。”
2.提出思考这段话的要求:(1)“她”和“我们”分别指谁?(自然,人类) (2)大自然和人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自读,同桌交流后达成基本共识: (1)大自然很美,就像美丽的姑娘(2)人类生活在美丽的自然之中(3)大自然有不少神秘的地方需要人类去不断探索(4)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研究大自然。) 3.师小结:歌德把大自然写得很形象生动,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应该感到满足与幸福的,但如果要我们表达这种心情,可能有人会说“只可意会,无法言语”,但有一位思想家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用散文的形式写了出来,可以说是见解独到,寓意深刻。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写的这篇《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二、作者简介 首先来认识下这位著名的思想家——卢梭。 卢梭 ( 1712——1778 )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 “ 自然神论 ” 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附卢梭的名言警句,要求摘录到课本中,早自习拿出来读一读。
三、视频朗读 下面我们一起聆听这篇经典散文的朗诵,在字里行间中你能不能寻觅到一些你感同身受的文字呢?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答:卢梭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一走进大自然中就被完全陶醉了;大自然很美丽,需要我们去发现,“生活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阿尔卑斯山下的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慢慢走,欣赏啊!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多欣赏沿路的风光,生活也应该更美丽!)
四、课文结构 第1 段:作者交代一天的行踪,并展示眼前的大自然。 第2 段:作者置身大自然中的丰富想象。 第3 段:作者对自然界所有生命的思考。 师总结:作者的思绪从想象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从生活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层层深入,到最后,自然已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美景了,而上升到宇宙,自然界所有的生命,作者的心灵完全迷失在大千世界中了。
第二课时
五、课文分析 第1 段 生活层面 作者交代一天行踪的用意何在? (一天的行踪:清早,看日出;上午,做杂事;中午,忙用膳,到树林中去。目的为了躲避世事,正说明他向往大自然的本性。) 大自然在作者眼前展开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金色的燃料木、紫红的欧石南非常繁茂;我头上树木的宏伟、我四周灌木的纤丽、我脚下花草的惊人的纷繁使我目不暇接�6�7�6�7这些东西都使我眼花缭乱,使我在每件东西面前流连�6�7�6�7) 第2 段 想象层面 作者想象中的大自然乐园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我按自己的意愿在那儿立即安排了居民,我把舆论、偏见和所有虚假的感情远远驱走,使那些配享受如此佳境的人迁进这大自然的乐园;我将把他们组成一个亲切的社会;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个黄金的世纪。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乐园的迷恋,他专心地陶醉在这样美妙的情感之中。此时,自然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因而,当这种快乐远离了人类的时候,他会非常感伤。他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是他对自然、对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的另一种表现。) 第3 段 精神层面 作者的思想从低处上升转向何处?作者的心灵飞向何处? (自然界的生命、事物普遍的体系、主宰一切的上帝、无限的心灵世界�6�7�6�7作者的心灵迷失在大千世界中,心灵向着无限的自由飞奔,全身心沉湎于一种出神入化的佳境,完全融合在对自然、生命等的无限体验中。)
二、课堂讨论 卢梭大声呼吁人类返回大自然,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主张人类应该返回大自然。但是他把自然与文明对立起来,并试图逃离人类文明。全面、辩证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