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四季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解读文章象征意义的规律。
2.学习作者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对生命的责任感。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象征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解读方法与规律。
2.对关键语句的咀嚼和品味。
3.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和意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和作者背景,走进课文。
1.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大屏幕: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1)张洁:中国当代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代表作有:
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小说集《祖母绿》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只有一个太阳 无字
散文集 在那绿地上
(3)张洁散文特点: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与发现,风格轻松、自然、冷静、深刻,从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去再现苦难,表现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和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
1.要介绍“象征”的相关知识:
a)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b) 象征手法的运用,必须通过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相近的关系,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和体味,委婉、曲折、含蓄地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
2.交流预习感受,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作家创作的四季;一是人生(生命)的四季。]
二、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家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并讨论预习中的心得感悟和自己仍然存在的困惑,理解题目的比喻含义(人生——四季),包括春、夏、秋、冬各自的人生阶段,为什么说生命如四季?
四季 人生阶段 经历
春 少年 播种
夏 青年 耕耘,浇灌
秋 中年 收获
冬 老年 品味,反思
2.再读课文,结合作家作品和创作手法重新体会作家的感情和创作意图,
并在小组再次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一、班级交流学习的体会和感悟,集中解答学生的疑问。
如:本文以“我的四季”为题有何深意?
明确:语义双关,表面上是指我在春季里播种,夏季里管理,秋季里收获,冬季里享乐,实际上喻指人一生的辛苦劳累与收获。
二、结合课后练习二,品味作品中语言的含义和作家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