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牲畜林》教学设计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13


对重力的挑战 ——《牲畜林》教学设计
宁波鄞州高级中学 任甘
【设计思想】
《牲畜林》(高中新课程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选文)的背景是二战,战争是残酷的,传统的教学往往将此类小说的解读置于沉重的政治话语中,使学生无法体会到现代小说的魅力。本课从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所论述的文学创作的第一原则“轻逸”出发组织教学,以求更贴近小说创作本身,还小说教学青春本色!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新闻报道里、电影电视上、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面对战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沉重、愤怒、悲伤、无奈……)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轻松、搞笑、诧异……)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那么,对《牲畜林》的解读是不是也可以围绕着“减少沉重”即“轻逸”进行呢?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着从轻逸与形象、轻逸与语言、轻逸与结构三个方面解读《牲畜林》。
 
二、文本研读
(一)轻逸与形象
1、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怎样看待英雄的?(自古以来,我们总以崇敬的目光仰视英雄:横槊赋诗的曹操、刺秦未遂的荆轲、自刎乌江的项羽都以凛然之姿立于历史长河之中。)那么,《牲畜林》里有英雄吗?(朱阿)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
(学生找,PPT显示)
“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你觉得,朱阿和传统的英雄形象有什么区别?(这显然是一个马戏团小丑,高大的英雄形象被彻底结构了,甚至我们可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英雄!)
2、小说里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农民模样的德国兵”)。将文中比较集中描写这一形象的语句找出来。
(学生找,PPT显示)
“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暂且撇开政治,印象中,德国军服带有浓重的欧洲古典风格,加上德国人高大的身材,该是很威武的。然而,卡尔维诺却颠覆了这一形象。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树林成了集市——拍着翅膀的成群的鸭子、不给让路的山羊、性情温顺而固执的“花大姐”、漂亮的粉红色小猪、又老又瘦的母鸡……,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3、我们说,战争是沉重与残酷的,那么,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学生讨论,要点提示)
也许,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所揭示的关于生活的态度能让我们理解卡尔维诺的这种“减少沉重”的努力:
(PPT显示)
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二)轻逸与语言
1、我们接着来看“轻逸与语言”。
(PPT显示)
“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朱阿身上。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枝上,没有受伤。”
你能从这段文字里品味出卡尔维诺努力实践的语言的“轻逸”吗?
(学生讨论,要点提示)
沉重的德国兵爬上“越来越细”的树枝,掉下来后竟然“摔在松软的树枝上”,着实让人费解——我想,勇敢无谓的抗日民众肯定不会原谅作者如此低劣的道德情操!然而,正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恰恰是因为卡尔维诺深切地认识到战争的沉重,所以才去努力追求语言的轻逸,在悖逆中飞入另一个世界。卡尔维诺就像那只在枝头轻快地跳来跳去的“火鸡”,“挺起胸膛,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让所有的沉重都落入自己的脚下,然后高傲地审视。
2、小说中还有一处细节值得我们品味:
(PPT显示)
“(朱阿)于是就绕到房子后面,走进干草棚,在草堆下翻找起来。那里藏着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
(要点提示)这让我想起了卡尔维诺的《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男孩把他从俄国兵那里偷来的枪藏在了只有他知道的蜘蛛巢里——蜘蛛网的轻逸将枪的沉重遮蔽了。朱阿把猎枪胡乱地藏到了干草堆里,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
(三)轻逸与结构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牲畜林》的结构。有人将小说的结构比作容器,好的容器承载丰盈的内涵,那么,《牲畜林》的容器是什么呢?(“牲畜林”)文中将“牲畜林”比作“诺亚方舟”,是不是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讨论,要点提示)
《圣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深悔自己的创世之举,决定用洪水淹没大地,唯一幸免的是善良的诺亚一家。上帝吩咐他们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把所有的动物,无论贵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或爬的,都雌雄配对,带上方舟。
《牲畜林》的主要情节集中在“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的树林里。灌木丛和树林中有“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有山羊、大鹅、家兔、母鸡、鸭子、小猪等等,当然还有它们善良朴素的主人。这也是否可以理解成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呢?小说结尾德国兵和那只凶恶的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诺亚方舟”拒绝任何罪恶,它承载着善良与正义,等待洪水退去,迎接上帝赐予的净土。
2、再来关注一下小说的情节。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数数总共有几次?
(学生找,PPT显示)
总共6次“延迟”: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
“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这些童话式的情节连缀起来在结构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要点提示)
这种童话式的情节的起伏所形成的结构像一条在风中飘舞的丝带,于无形中消减了严肃与沉重。在这只“诺亚方舟”上,善良的人只关心动物的安危,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财产,他们要带着它们等待大洪水的退去。
 
三、总结拓展
60年代法国兴起解构主义浪潮,要求打破陈旧滞后的秩序,包括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思维习惯以及集体无意识,从而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秩序。当我们从小说里走出来,重新审视它的时候,是否也有一种被解构了的味道呢?《牲畜林》的背景是战争,我们却几乎嗅不到一丝血腥味,也看不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写道:
(PPT显示)
“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
追求“轻逸”是对生活沉重的解构,是对战争的净化。以这样的方式反思战争,比纯粹表现战争的沉重与残酷显得更有力量。
因此,这是一种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能够在许多优秀作品里得到验证。比方说诗仙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
(PPT显示)
古朗月行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现实的沉重感和月亮的轻逸、空悬感形成对照,产生了心理上的张力,呈现出艺术上的美感。
 
四、作业布置
课后,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读过的作品,看看能否用“轻逸”解读作品,然后将你的解读写下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牲畜林》ppt公开课课件(59页)
《牲畜林》导学案3
《牲畜林》导学案2
《牲畜林》ppt课件(21页)
《牲畜林》ppt课件(19页)
《牲畜林》教案8
《牲畜林》说课稿
《牲畜林》教学反思
《牲畜林》练习题
《牲畜林》学案
《牲畜林》教案6
《牲畜林》教案5
《牲畜林》课堂教学实录
《牲畜林》ppt课件5
《牲畜林》教案4
《牲畜林》教学设计3
《牲畜林》原文全文阅读
《牲畜林》ppt课件4
《牲畜林》ppt课件3
外国小说《牲畜林》《半张纸》教案
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教案2
《牲畜林》ppt课件2
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ppt课件1
《牲畜林》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