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民为贵》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2-06


三、民为贵
          韩晓蓉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
一: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二:合作探究:
思考:
1、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2、  “臣弑其君,可乎?”
孟子毫不回避书册之中记载了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于是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对孟子来说,这个问题真是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一方面强调君臣父子秩序,一方面又肯定流放夏桀的商汤和讨伐殷纣的周武王,这样孟子面对齐宣王,似乎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看孟子怎么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也就是贼和残)叫做独夫。由于夏桀、殷纣残害仁义,商汤、周武王诛灭夏桀和殷纣,就只不过是诛灭了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这一回答,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
3、怎样才可以得到民心? 
由第3则选文可以看出,第1则、第2则选文的内涵其实是相通的。孟子是这么说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认为,要想赢得百姓的心其实很简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而这样做也便是仁,所以孟子接下来说:“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为动词,意思是走近、趋向。“走”是跑的意思。“圹”指原野。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姓归向仁、归向有仁德的国君,就好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自然而然,不可阻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民为贵》ppt课件(33页)
《民为贵》ppt课件(36页)
《民为贵》ppt课件(41页)
《民为贵》mp3音频朗读
《民为贵》高效课堂导学案
《民为贵》导学案4
《民为贵》导学案3
《民为贵》教学设计4
《民为贵》学案
《民为贵》ppt课件(19页)
《民为贵》导学案(2课时)
孟子《民为贵》原文及相关参考
《民为贵》ppt课件4
《民为贵》ppt课件3
《民为贵》教案2
《民为贵》ppt课件2
《民为贵》同步练习
《民为贵》教案1
《民为贵》导学案
《民为贵》ppt课件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参考资料
孟子《民为贵》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