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古典文学 >>古典散文 >>
《秋灯琐忆》翻译(全)
作者:林语堂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2-11


秋灯琐忆译文
    原著:蒋坦(清)
    翻译: 林语堂
                                         (一)
    道光癸卯年的秋天,秋芙嫁到我家来。夜漏过了三更,奴婢们都睡了,秋芙头上挽了一个偏垂在一边的发髻,身着一件红色薄纱的衣裳,在花烛的灯影下,和我一起欢畅地谈笑,一一数说着我们童年共同嬉戏的事情。渐渐谈到诗词,我的舌头好像僵直了一样说不出什么,于是我回忆起过去曾听秋芙做过《初冬诗》,有“雪压层檐重,风欺半臂单”的句子,我原来怀疑是她假托的,到现在才相信是秋芙所作。这时闺房里帐中飞蚊,我们困倦了也不想去睡,盆中的素馨花香气弥漫,连枕席之间都能闻得见。秋芙要我和她联句,来考察我的才华,我也想试试秋芙的诗才,于是欣然应允。我先出首句:“翠被鸳鸯夜”,秋芙续道:“红云织虫黑楼。花迎纱幔月”,我又续道:“人觉枕函秋。还想再续,但见窗外檐上的月亮已昏暗西斜,邻家的钟声缓缓敲响。门外的小丫鬟诅已经悄声低语地催促秋芙起来梳妆了。我于是搁笔起床。
                     
    几天没有到巢园去,在背阴的廊阶之间,已经渐渐长出了青苔,我因此生出感叹,作了两首绝句:“一觉红蕤梦,朝来记不真。昨宵风露重,忆否忍寒人?”“镜槛无人指拂,房栊久不开。欲言相忆处,户下有青苔。”这时秋芙回娘家去已有三十五天了。她众多的弟弟妹妹一起辩论谈笑,兴致一定很高吧?会记得夜深时有人还徘徊在风露之下思念着她吗?
                     
    秋芙的琴技,大半是我教授的。入秋以来,她因病中断了学琴,病愈后,指法已有些生疏,我勉力为她复习,和她一起在“夕阳红半楼”上练琴。弦调了很久,高得不能成声,再调不料琴弦在系弦的地方断了。秋芙换上新弦,突然四周烟雾弥漫,窗纸仿佛都要被烤焦,下楼一看,原来是小丫鬟不小心,让火烧着了帷幔,童仆赶来救火,才把火扑灭了。这才知道突然断了的琴弦,是一种很切近的预兆。况且五是主火的数字,应在琴弦的中断上,难道是琴在向我预告吗?
                     
    秋芙在金属盆器里把戎葵叶捣成汁,再掺杂一些云母粉,用来拖染诗笺,把诗笺染成银光闪闪的蔚绿色。外人就是精心制作,也没有能比得上她的。她曾为我抄录《西湖百咏》,可惜被郭委虎拿走了,郭委虎为我题《秋林著书图》道:“诗成不用苔笺写,笑索兰闺手细抄。”就是指的这件事。秋芙一向不工于书法,自从与魏滋伯、吴黟山两位老先生结识之后,才开始学习晋唐风格的书法,只可惜病后眼力较差,不能经常练习,但偶尔写几个字,还是十分秀媚可爱的。
                     
    苦于夏夜的炎热,秋芙约我到理安寺去游玩。刚出门,雷声隆隆,狂风大作,仆人请求驾车转回,我因为游兴正浓,硬要他驱车前行。还没到南屏山,天空乌云密布,山川昏暗一片,不一会儿,只见闪电像白练一样从独秀峰顶闪过,仿佛离天只有一丈多高,大雨倾盆而下。于是我们在大松树下停车避雨。雨停之后又往前行,只觉得竹林中清风飒飒,山上翠色欲滴,两座山峰就像残妆美人一样,皱着眉头,秀色宜人。我和秋芙边欣赏边赶路,不知不觉衣袖已经湿透了。那个月正是姓查的僧人在理安寺主讲经文,他留我们在他的草庵里吃饭,并把他所画的白莲图送给我们。秋芙在上面题诗,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之句,喝茶聊天,我们和他谈得十分投机。之后,我们又由杨梅坞来到石屋洞,洞中的乱石堆砌成拱形,宛若几案一般,秋芙把琴安放在石几上,弹起《平沙落雁》的琴曲,洞外暮云四起,涧水鸣唱着仿佛在回应琴声,此时我俩相对,几乎忘却还生活在尘世间了。一会儿,残余的暑热消散了,昏暗的夜幕从四面八方笼罩过来,我们回车走了一里多路,月亮已经挂上了苏堤的杨柳枝头。这一天,屋里漏雨一直漏到床前,窗户也打湿了,童仆们因为几层门都上了锁,未能进去察看,等到我们回来,已是满屋满柜的水迹,屋里差不多成水乡了。叫小丫头用烘笼烘干,我们五更才睡下。
                     
    秋芙喜欢画牡丹,但下笔拘谨、慎重了一些,后来跟着我的老友杨渚白学,活鲜鲜的牡丹花,便带着香气进入了我的书房。当时同人中住在我的草堂中以及和我们经常来往的,有钱文涛、费子苕、严文樵、焦仲梅等人,他们在一起品叶评花,整日不倦。到后来钱文涛走了,杨渚白死了,焦仲梅、严文樵等人又各自回故乡去了,秋芙也因家务琐事所烦扰,弃置了绘画。只有我这里存着的一把执扇,是诸位画友合画的笔墨,画中还保留着当年的精神意态,我空暇时间取出观看,对宾朋的零落有着无尽的感慨。
                     
    桃花被风雨所摧,花瓣飘落在池塘中,秋芙拾起花瓣摆成字,作成《谒金门》一首:“春过半,花合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春”字还没摆好,一阵东风乔来,把花瓣吹乱,飘散满地,秋芙十分怅然。我说:“这真是个‘风狂春不管’了。”两人相视一笑作罢。
                     
    我过去养了一只绿鹦鹉,名叫“翠娘”,喊它它就答应。它所背诵的诗句,一赂都是侍女秀绢所教。秀娟出了嫁,“翠娘”的饮食喝水经常不能按时,渐渐憔悴了。有一天,我起床正在漱洗,忽然听到帘外有人细语,声音颇像是秀娟,我吃惊地出去一看,原来是“翠娘”。秀娟已经走了几个月了,“翠娘”如果有知,也会怀念教它诵诗的人吧?
                     
    秋芙经常对我说:“人生百年,睡眠占了一半,愁病占了一半,幼年老年的时日又占了一半,所剩下来的,大概只有十一二年吧,况且,我们这些体弱多病的人,未必能享有百年之寿。庚兰成说,一月之中欢乐的时光,只有四五六天,想来也是自我宽解的话吧。”这些话是正确的。
                     
     我平生没有作过百里以上的长途旅游。道光二十四年我到曹娥江办事,秋芙正患寒症,我准备更改行期,但行李已经提前发出,季节也不能等人。夜晚我渡钱塘江时,就起了飓风,隔岸所经过的山峰,都仿佛垂首低眉,相对而立,郁郁寡欢的样子,我记起唐代诗人王勃在《滕一阁序》中曾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识盈虚之有数。”只觉得此身在茫茫天地之间,不知应该安放在何处。明亮的银河挂在天边,岸边的残灯闪闪烁烁,我酒醒之后已是五更天了,想叫人来为我添衣,但罗帐静静垂挂着,四周无人答应,我睁眼一看,才想到我这时还睡在船舱里呢。
                     
    秋月很好,秋芙让小丫鬟背着琴,到明圣二湖荷花丛中去泛。当时我正从西溪归来,到家时,秋芙已经出了门,因而我靠着瓜皮的指示,追寻她的踪迹。我们在苏堤第二桥下相遇。在船上,秋芙弹着《汉宫秋怨》的琴曲,我为她披上衣裳听她弹琴,这时四周山峦被烟雾笼罩着,星星月亮映在水中,琴声争争鸣响,不知是天风声还是环佩声。琴声还没住,我们的般头已靠近漪园南岸了。下般后去叩白云庵的门,白云庵的尼姑是老相识了,她请我们坐下,便去采池中的新鲜莲子,做莲子羹招待我们。莲子羹芬芳清醇,足以沁人肺腑,如果和世间的腥膻之味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回船时我们在段家桥登岸,登岸后放了一张竹席在地上,坐着闲聊了许久,听到城中的喧嚣之声,感到就像苍蝇在耳边嗡嗡一样,让人厌烦。桥上的石柱,是我去年题诗的地方,近来被蚌壳剥蚀,字迹已看不见了。我想重写上去,苦于无处可写。这时星斗渐渐稀疏,湖面泛着一层白气,听城头的鼓声,已经通通地敲了四遍了,我们于是携琴撑船而归。
                     
    余莲村到杭州来游玩,送给我一瓮惠山泉水,刚好墨镇僧人到浙西天目山讲道,也给我寄来头纲茶。我用竹筒舀、炉火烹,喝在口里,不亚于饮如来佛降下的甘露,浑身的毛孔都感到通畅润泽,不用等到喝卢仝的七碗茶了。余莲村在我的草堂中住了十几天,我俩夜间剪烛论文,谈得十分投机,难舍难分.可惜该谈的话还没谈完,他又为谋生计而离去了。我们俩人如树云相望,已有三年了。我常回忆起他论吴门诸子的诗,评价是极其恰切的。觉阿僧人的所见所闻都堪称第一。觉阿出家前原是名秀才,修炼十年,得正法眼藏。他所居住的地方种植梅树三百多棵,梅花盛开的时候,他在梅树下打坐,禅定之后,间或作诗。有《咏怀诗》云:“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音糠粕书。”过去简斋老人论《华严经》云:“文章的意思像是一桶水,倒过来倒过去。”这不但是不理解《华严经》,简直是没有看过《华严经》,用以和觉阿僧人相比,何止是“上下床之别”呢?可惜我没有见到《咏怀诗》的全诗,真像是只读了半篇偈词那么遗憾。听说余莲村最近在江苏毗陵客居,我有空闲时应写封信去问候他。
                     
    夜来听到风雨声,枕席之间渐有凉意。秋芙刚刚卸了晚妆,我坐在书案旁,编写《百花图记》还不到一半,听到窗外风起,将黄叶吹落在窗下。秋芙对着镜子吟道:“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我怅然地说:“人生不满百年,何必为他人感伤流泪呢?”于是搁笔。夜深了,秋芙想喝水,水温温的,灶里已经没有炉火,想叫小丫鬟,她们都在屋里蒙头大睡,被梦神召去很久了。我把案头的灯分一盏放在灶里,为秋芙温了一碗莲子汤让她喝。秋芙肺部有病已经有十年,深秋天老是咳嗽,必须要高枕才能熟睡。今年她体力稍稍强些,常常捧着发髻与我相对而坐,一直呆到深夜。大概是睡眠饮食经过调理有了效果吧?但现在还刚刚入秋,不知道八、九月会怎么样。
                     
    我为秋芙做了一件画满梅花的衣裳,她穿上它满身都是盛开的梅花,望上去好像是绿萼仙子一样翩然于尘世之间。每当暮春的时候,她翠袖凭栏,鬓边的头饰蝴蝶,还栩栩如生地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
                     
    扫地焚香,用来比喻佛教的真义。但如果这样做就可以成佛,那么寺院的师傅们,已经充满极乐世界了。秋芙生性爱清洁,地上稍有灰尘,她总要亲自去打扫。我为她举出王栖云的一付偈子,说:“日日扫地上,越扫越不净,若要地上净,撇却苕帚柄。”秋芙终于不能领悟。秋芙的辩才胜于我十倍,她执意要这样做,是由于习惯使然。
                     
    我在西湖畔居住了十年,大人每月给我几十两银子,资助我日用。我因为挥霍,经常落到匮乏的境地。夏天的葛衣冬天的裘皮,总是一边典当一边赎回,箱子里常年总是空空如也。我曾写诗给秋芙,云:“一寒至此怜张禄,再拥无由惜谢耽,箧为频搜卿有意,犹可挂我何惭口(缺字)。”写的都是实情。
                     
    丁未年的冬天,伊少沂县令要到最北方去考察,我为他在草堂饯行,参加宴会的有二十多人。酒后,李山樵弹琴;吴康甫写擘窠大字;吴乙杉、杨渚白、钱文涛分别在四壁上作画;剩下的人或牛阄限韵赋诗,或清谈品茶。只有施庭午、田望南、家宾梅等十几个,蹲在地上划霸王拳赌酒,狂饮疾呼,喝了几十杯还不罢休。这天晚上,风清月朗,我准备留诸位喝一宵。羊灯点上后,重洗酒盏准备再饮,谁知没喝上几巡,呼唤上酒却没有上,我惊讶地问秋芙,她说:“瓶瓶罐罐的酒都喝干了,床头只剩下几十吊钱,我脱下玉钏去换酒,酒家不认识是真是假,现在拿到当铺去典卖,因当铺离市里很远,所以现在还没有回来呢。”我为此吟诵元稹的诗句:“泥他沽酒拔金钗”,两人相对怅然。这一天为集得诗数十篇,酒喝了八九坛,几年来的文酒之乐,以这一次为最盛。从此以后,友人们天各一方,如云如浮萍一样时聚时散,我和秋芙也为俗务所束缚,不能经常地出外行游了。
                     
    秋芙过去不擅长作词,回忆她当初所作的《菩萨蛮》中有:“莫道铁为肠,铁肠今也伤”之句,立意新颖,没有呆板的毛病,以后我到山阴游历,秋芙作了《洞仙歌》一词寄给我,风格深沉稳健,绝无瑕疵,我开始惊讶她的进步之快。回去以后我把她的近作拿来看,居然很不错,才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秋芙不再是过去幼稚的阿蒙了。过去瑶花仙子史曾在巢园降乩,说秋芙是昙阳仙子的后身,我观察她的辩才,似乎也可以相信。加上她长斋二十年,《楞严经》、《法华经》烂熟于心地了上千卷,定能生慧,她连一个手势,半句偈语都能一看就懂,何况是区区文字呢?过去有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我从秋芙身上相信这句话了。
                     
    从秦亭山往西二十里,有个地方叫西溪,我家的槐眉庄园就在那里。沿着溪流再向西走,水面多长芦苇,秋风一起,芦花像雪花一样飞舞满滩,水波荡漾,上下一色。在芦花荡的深处,修筑了几间精美的佛寺,用以供奉佛祖,名叫“云章阁”。云章阁离庄子有一里多路,中间隔着曲折的水涧溪流,没有小船不能到达那里。当时有个佛缘僧,住在华坞心斋,传说他有很精严的戒律,能预知未来之事。乙年的深秋,我带着秋芙去拜访他,向他请教禅的要义,他像个瞎子聋子一样,鼻孔朝天,叫人看了忍不住要想笑。当时下过一场早雪,天刚放晴,秋芙从寺中出来站在堂下,像粲然开放的绿梅一样,她大梦初醒般地笑了起来。秋芙又约我到永安寺去游玩,于是与她登上二雪堂,观看了汪端夫人的方佩、书法、篆刻,还坐在溪边,寻找炙背鱼、剪尾螺,这都是济公留下来的的有名古迹。第二天我们又游历了交芦、秋雪等古刹,寺院的僧人用松萝茶招待我们,并要我们在《交芦雅集图》这幅画卷上题字。坐船回去时夕阳已经落山,晚钟在催促我们回去吃饭了。秋风陡然之间有了寒意,秋芙当时穿的薄棉衣,好像很冷的样子,我脱下坎肩披在她身上。夜半到了庄里,狗叫着前来迎接,我回头望望隔溪的渔火,当时的情景完全像孟浩然诗中所描绘的鹿门晚归的情景一样。回家之后,秋芙硬要我做游记诗,于是我和她一起挑灯命题,不知不觉就到了清晨。
                  
                                           (二)
    秋芙有一幅抚罢瑶琴、伫立在月光之下的画像,我把它悬挂在卧室里,每天用沉香供着,秋芙在回娘家去之前,对我开玩笑说:“夜晚你孤身一人寒窗寂寞,把这幅小像留下来陪伴你,你要用瓣香来酬谢它,不要把它锁在空房中,让美人有秋扇见捐的悲叹。”早上我经过一个女子的闺房,窗户还没打开,隐约听得仓琅一声,好像是梳篦掉在地下了。在重重帘幕之中,有女子刚刚梳罢晓妆。当时清晨的阳光已照进房间,把她的倩影映在窗户上,她的头发就似一盘盘腻云,光滑得可以当镜子照。我想起元稹的诗句:“水晶帘底看梳头。”古人当时已先于我一饱眼福了。
                     
    关家和蒋家是故旧表亲,我没和秋芙下定前,秋芙到我家来,和我一起嬉戏玩耍,两小无猜。丁亥年大年初一之夜,秋芙来拜年,我们在堂前相见,秋芙穿着一件葵绿色的衣服,我穿着一件银红色的乡袍,两个人肩膀并着肩膀,额头齐着额头,帽子和钗环靠在一起,当时张情章老伯正住在巢园,他对我父母说:“这真是天生的一对佳人。”父母也有缔结婚姻之意。过了几个月,巢园里牡丹盛开,父母邀请亲戚朋友,设酒宴于花下,秋芙随着她的父亲来了,酒宴散后,秋芙把筵席上的果脯收起来,藏在手帕里,我去夺,秋芙说:“我要拿回去,不给你吃。”我开玩笑地解下所系的腰带,说:“用这个把你捆起来,看你回得去不?”秋芙被吓哭了,奶妈把她牵走才平息。大人们相顾而笑,于是请了俞霞轩先生为媒妁,在筵席上就为我俩定了婚。自此以后几年之中,我俩被隔绝不让相见。父母因为和关家世有姻亲,年关时仍带我到她家去拜年,所以我到关家虽然很少,但也不是完全不去。记得壬辰新年,我去时,进门时看到青衣小丫环扶着出一个美丽的女郎出来上车而去,一会儿听到车厢里的笑声,才知道出来的人就是秋芙。
    又有一年,圜桥的科试临近,秋芙的父亲邀集同人会文,意在考考女婿。他在后堂摆了酒席。我坐在末座上,听到湘帘之后面有佩玉相撞的声音。不知秋芙在不在里面;又一年,我在街市上走,忽然听到车声隆隆,其中有一辆车的帘子突然卷了起来,里面有个佳人在和我相视,看了我好一会。最后一车似乎是秋芙的母亲,我想卷帘人就是她的膝前娇女秋芙了;又有一年,我中了弟子员,父母命我拜见丈人,我在庭中遇到秋芙,她戴着一个貂茸帽,站在蜜色梅花树下,忽然听到银带钩响了一声,她便像惊鸿一般地跑得无影无踪了。我从订亲到迎亲,这中间一共有十五年时间,其中五次与她相见,及至婚礼筵前,洞房灯下,才发现秋芙双涡的面庞,已不像过去那样丰满了。现在离结婚时又有十五年了,我和秋芙都有了白发,不知几年之后,又会怎样呢?前尘往事,如梦如醉,不知问问秋芙,能记得一二不?
                     
    秋芙说:“元稹《长庆集》里的诗,像粗糙的饭食一样,吃起来没有一点味道。只有悼念亡妻的《遣悲怀》三首,字字血泪,不流于浮华艳丽的恶习。”我说:“未必他没有像宋之问对待刘希夷那样去夺取别人的诗作,不然的话,元稹这样一个轻薄小人,怎么能写出有如此刻骨铭心的诗作呢?”
                     
    我读《述异记》中所写的“龙在深渊中睡觉,颔下之珠被虞人偷去了,龙睡醒之后伤心而死”,不禁为之叹息,秋芙在一边说:“这就是龙的不对了,颔下有珠,就应该知道珍爱保护,既不能保护好而被人偷走了,就应该呼风唤雨,与虞人在江湖上作一番,把龙珠夺回来。而这个龙却以身殉珠,权死了,珠落在虞人之手,永远不得归还,龙能算得上真正爱珠吗?”我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想不到秋芙也能作一番议论,真是奇才。”
                     
    葛林园是过去招贤寺的遗址,有好几处水榭,在那里可以俯瞰竹林山石。水榭下面有个池塘,短短的独木桥架在其上,池边有一株凌霄花,藤蔓蜿蜒而上,相传是唐宋时代所种植的。诗僧半颠和他的师傅破林,在这里居住几十年了。夏天,积涝成灾,我所居住的草堂,已成了一片沼泽,半颠写信叫我去,于是我和秋芙就到他那里借住。这时,街市上水深得都可以行船了,我的朋友们都杳无音讯。我每天和半颠谈禅,间或喝酒作诗,悠然度日,似乎忘了人间的岁月。听说岳飞墓那边有素饮包子卖,我有天叫打着赤脚的婢女拿钱去买。我们吃饱了之后,就分些喂池塘中的鱼。秋芙扶着水榭的栏干,不小心把头上的翠簪掉到了水里,水面荡起了几圈波纹,就再也看不见了。只有簪子上所插的素馨花,还在水波上面飘浮。池边是一家姓梁的人守墓的屋子,屋里有个门,因为不走人而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屋里有个不肖的弟弟,无知无能很不成器。我住在那里一个多月,经常听到他们兄弟在家争吵的声音。有一天,我在池塘边行走,听到敲门声,寺里的僧人都去吃饭了,我就去开门,看见一个戴毡笠穿布衣的人,问梁某在不在,我指给他看,这个人就进了梁家守墓的屋子,我也关了门。半颠知道了,见到梁家的兄长,问他来的人说什么,梁兄说:“没有看见人来呀。”和他一起在屋里到处寻找,也没见人影,只有东边小楼上,房门紧锁甚是坚固,破窗而入,看见梁家的弟弟已经吊死在床上了,这才知道敲门的人原来是吊死鬼。自此以后这里鬼声啾啾,经常是从夜里一直到天明,梁家兄弟心里害怕,搬走了,我和秋芙虽然仗恃着《楞严经》护卫之力,但终觉得阴气逼人,难以久住,况且积水已退,于是也马上搬回草堂,后来听说半颠也跑到南屏山去居住了。我又有好几年没到那个寺去了,不知近来那所小楼里,还有人敢住没有?
                       
    我晚上睡不着觉,和秋芙一起谈论古今人材,到韩擒虎,我说:“韩擒虎生前为上柱国,死后可以当个阎罗王,这也算是一件很大的幸事。”秋芙笑着说:“只是被韩擒虎杀掉的张丽华等人有了冤屈无处可诉,怎么办?”我的父母晚年多病,我和秋芙修筑了一个祭坛,为他们作礼祷忏悔,诵《玉皇忏》七七四十九日。秋芙作了篇骈体文,辞义深奥艳丽,可惜手稿没有保存,记不清了。当时正是秋天,供在瓶中的黄菊,颜色越开越美丽,夜深时钟馨敲响在万籁俱寂的旷野,显得格外清晰,四周被暮霭沉烟笼罩着,我俩恍然感到上清宫阙就在眼前,而忘记此身还在人世间了。秋芙所种的芭蕉,已叶大成荫,树荫遮蔽了室内的帘幕。秋天时,秋风吹雨“嘀嘀哒哒”地打在芭蕉上,我在枕上听了。好像打在心上一样。有一天,我在芭蕉叶上戏题了一句诗:“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看见芭蕉叶上续上了几行诗:“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写得很柔媚,是秋芙的戏笔,但是对于我来说,却从中悟出了很深的道理。
    春夜扶乩,瑶花仙子史降监祭坛,赋了一首词《双红豆》,写道:“风丝丝,雨丝丝,谁使花粘蛛网丝?春光留一丝。烟丝丝,柳丝丝,侬与红蚕同有丝,蚕丝侬鬃丝。”又赋《贺新凉》一首赠秋芙,写道:“久未城西过,料如今,夕阳楼畔,芭蕉新大,日日东风吹暮雨,闻道病愁无那。况几日妆台梳裹。纸衫儿寒易中,算相宜还是摊衾卧。切莫向,夜深坐。西池已谢桃花朵,恁青鸾,天天来去,书儿无个。一卷《楞严》应读遍,能否情禅参破?问归计甚时才可?双凤归来星月下,好细斟元碧相称贺。须预报,玉楼我。”
                     
    夜晚听到秋虫的叫声,觉得心中有无限悲秋的伤感,忽然想起宋玉悲秋的《九辩》,便在榨边大声朗读。秋芙在房中更衣,半天不出来,听到我喊她才出来,眉角眼梢带着郁郁寡欢的神情。我问她为何不乐,秋芙说:“悲莫悲兮生别离,”这样的诗句你为什么要念给我听呢?”我安慰她说:“情侣之间的姻缘离合是没有定数的,我和你早已皈依佛教,也没有其他的兴趣,就是将来死后到了九莲台,也不会离别分手,你何必要作这种无益的悲叹呢?过去段金师以一念之誓,谛结了九十多世的婚姻,况且我和你呢?”秋芙点头表示同意,但脸颊上的粉妆已被眼泪打湿了,我也就不再读下去。
                     
    秋芙收藏有一根书尺,是吴黟山送的。书尺长一尺多,宽二寸多,相传是乾隆年间,泰山上有一棵汉柏发火自燃,钱塘高迈庵拾得没有烧尽的柏木,做成书尺,刻了铭文在上面,铭文写道:“汉代已经过去,古柏却有神灵,坚实而且多节,蕴含着千年的古春。它在一场大火中没有被烧尽,却得以与相亲。当夕照在竹篱茅舍中时,主人对它的珍爱犹如焦桐古琴。”
                     
    开窗望月,窗外一片寂静的深秋夜色,因此记起去年的今晚,我和秋芙到巢园居阁下赏梅的情景。月色朦胧斜挂在夜空,远处水光浩渺,天宽地阔,上下一色,我俩兴起登上补梅亭,品茶夜谈,兴致超脱而闲逸。秋芙刚刚插了一朵梅花在鬓间玉上,被檐下一枝弯曲的枝条挂住,一下子弹掉了,我又从枝上为她摘了一朵补上。如今补梅亭倾倒坍塌,花木荒芜,只有月亮有情,还在孤山丛林之间来来往往。
                     
    秋芙喜欢下棋,但棋艺不太精湛。每晚她总是拉我下棋,有时一直下到天亮。我开玩笑地问用《竹坨词》里的话问她:“掷钱斗草都已输,问你今宵拿什么偿我?”秋芙故意拿话掩饰说:“你以我赢不了吗?请让我用所佩带的玉虎作为赌注。”下了几十个子,秋芙的棋局明显失利,她故意让膝上的小狗跳到棋盘上搅乱棋局,我笑着说:“你这是在像玉奴一样恃宠撒娇吧。”秋芙默然不语,但在银烛的灯光下,已看到她的脸红了。从此以后她再不下棋。
                       
    去年春天燕子来得较迟,屋外的桃花,已经谢落了大半。夜深时屋梁上的燕巢忽然倾倒了,小燕子掉到地下,秋芙害怕小燕子被狗儿抓走,急忙起来把它送回燕巢,并用竹片钉在梁上,加固燕巢。今年燕子又来了,去年的旧巢还在,燕子绕着屋梁呢喃啁啾,大概还记得去年保护小燕子的人吧。
                     
    我们里邻的沈湘夫人和秋芙很要好,曾把她所写的诗词拿来叫秋芙再删改校定。其中有一句是:“却喜近来归佛后,清才渐觉不如前。”由此想到以前看朱莲卿的诗中有:“却喜今年身稍健,相逢常得笑颜生”之句。两个喜字用法不同,但意思都很沉痛。莲卿近日得了消渴症,两个月没能起床。秋风凄紧,不知他的寒衣准备好了没有?
                     
    月光斜射到窗纸上,忽然化作了无数个“人”字,我知道这是堂下竹叶投身的影子。记得我们住在槐眉山庄的时候,在庄前种了好几片竹子,嫩笋刚刚长出时,秋芙让秀娟背着鸦嘴锄,挖几筐笋,和着盐,菜煮在一起,鲜美无比。绝不亚于廷秀的《煮笋经》所写到的。秀娟出嫁好几年了,好象是林中的鹦鹉被锦制的带子捆绑住一样。只有我到老都守在山谷中,鬓发面容都不似从前,如果竹子有知,不会笑话我吗?
                     
    虎跑泉上有好几棵桂花树,偃伏在石头上,开始时满阶黄花飞舞,人在其中好象游历在天香国里,花香非常怡人。我素有:“花癖”的称号。与秋芙在花下品茶。秋芙折了一枝桂花插在鬓间,额上的头发被树枝拂乱,我蘸上泉水为她抹平。我们临走时折了好几枝桂花,插在车背上,带到城里去,让城里人也知道新秋的消息。近来听说寺里的僧人们又种了好几株桂树,桂树一旦开出像金粟一样的桂花,一定能给寺中的如来佛增色不少。秋天快到了,早晚会有花信传来。花神如果有灵,也会想起去年看花的人吧?
                     
    宾梅在我家草堂中住宿,夜漏三更,听到邻人家中失火,宾梅急忙率仆从去救。到了门口,火已经扑灭了,只听到空中有个声音说道:“今天不是强有力的人物住在这里,这个地方几乎化为焦土”。说完,有两个道人和一个僧人自天而降。有个道人戴莲花冠,穿着绣蟠龙蝙蝠的袍子,另一人面容清秀长胡须,衣帽都是黄色,僧人跟在道人后面,好象十分憨厚而迟钝的样子。戴莲花冠的道人说:“我的名字叫证若,住在青城赤水之间,到这里来拜访蒋居士。“他与长须道人甩着拂尘唱着歌,歌词长达几千字,来不及都记下。只记得最后一句说:”只回来巧递了云英信,那裴航痴了心,何时得醒?若不早回头,累我飞升。醒,醒,醒,明日阴晴难信。”歌唱完后就不见人影了。宾梅急忙赶过去一看,只见窗外星月灿然,室内灯火昏暗,只听到风吹落叶的簌簌声,原来是一场大梦初醒。到了清晨,宾梅把这个梦告诉我,我说:“我们家不杀生已有几十年,修鸿宝之道也有六七年,如今已感到有些得道,但还缺少返老还童的秘诀。难道是仙师垂怜我们的凡愚,到此来现身说法吗?歌中唱的“云英”,难道是因为我还耽于男女情爱,未解情缘,而唱这支歌来讽劝警戒我吗?当时我和秋芙念《陀罗尼忏经》好几个月了,所谓僧人,莫非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寻着我们的声音从西方天竺国来的吗?
                     
    秋芙生病了,住在娘家六十余日。仆人们陪伴侍候她,大都感到劳累疲惫,能够日夜不停歇地照顾她的,只有我和她的妹妹侣琼二人。我有时回去休息,侣琼就替我照料,每件事都必须亲手去办,所以在药炉、病榻之间,我靠着侣琼得到了暂时的休息。侣琼照顾秋芙固然出于姐妹情谊,然而在这种患难的时候,她能以苦做乐,却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做到。秋芙平生最重情感,病中尤其为情所缚。我一回来,她总是派人把我喊去,我去了之后,她又没有一句话说。侣琼问她为什么这样,秋芙:“我的生命像悬丝一样,自己感到难以支撑下去,恐怕在仓猝之间不能和他决别,他来了,我就可以放心而去了。”我听了这话,开始感到心里非常痛苦,后来想到秋芙念佛了二十多年,有着升天成仙的誓愿,而看她现在的这种心情,恐怕哪天撒手人间时,她也不能免于对人生的留恋吧。毫无抵触地面向死亡,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秋夜很长,我和秋芙的妹妹下围棋,下了三盘输给她三盘。想到我平素自负棋艺高超从不让人,佩琪性情安静,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写字作诗,无不精通。她自己主前身是从上清宫来的。我看她神寒骨清的样子,确实不像是人间烟火的人。如今不和她对局好年了,她下棋的技艺应该比以前更长进了吧。有朝一日和她棋局对阵,我应当像伍子胥那样重整兵马再决一战,以雪当年城下之耻。
                     
    踏着月色归来,秋芙正在灯下与几个姐妹一起掷骰子玩。席间有个女子掷了一个全六点,我为她戏作《卜算子》一首,说:“妆阁夜呼卢,钗影阑干背。六个骰儿六个窝,到底都成对。借问阿谁赢,莫是青溪妹?赚得一顾无,试报说金钗坠。“秋芙看后笑道:”你写这样绮丽的情词,不怕方平来鞭打你的背吗?”
                     
    近来作了一首小词,有一句是:“不是绣衾孤,新来梦也无。”又作了一首《买坡塘》,后半首是:“中门掩,更念荀朗忧困,王瓯莲子亲进。无端别了秦楼去,食性何人猜准。闲抚鬓,看半载相思,又及三春尽。前期未稳,怕再到兰房,剪灯私语,做梦也无分。”刚好宾梅拿了一把纨扇叫我题字,我就开玩笑地把这首词写给他。宾梅看了笑着说:“为什么‘如今连做梦都没缘梦上?”秋芙在一旁笑着引用我前首词的句子说:“近来连梦也没做,’当然就没缘梦上了。”几个人都大笑起来。
                     
    甲辰年秋天,朋友邀我同游月湖,夜深后我被风寒所侵,第二天又到吴山笙鹤楼聚会,醉酒后受不住风寒,回来后发烧几乎丧命,靠着扶乩指示方药,才慢慢恢复。第二年是丙午年,我又发了背疽,接着又发疟疾,正好临近秋试,我抱着病登车赶考,还没到考场,就已经是神志不清了。仆从把我抬了回来,过了一个月病才好转。已酉年年,我又患恶性痢疾,在床上躺了三个月,疼痛难忍。我在六年之中,三次患病,秋芙总是在我病中服侍,衣不解带。她娇弱的体制,怎能以得起劳累,故而我病三场,秋芙也病了三场。我生性疏懒,自从已酉年父母病故我守丧以来,心如死灰,不想再出仕,只想到双亲亡故还没有安葬,弟弟大了还没有完婚,是我平生还没有了却的心愿。但父母生前已造好了墓穴,只需占卜选择吉日便可安葬,加上弟弟年已二十岁,我家靠近城郭有几顷田地,足够耕种度日的。几年之后,我想和秋芙在华坞河岸边修一所房子,晚上念经早晨敲钟,忏除智慧的业缘,当我们死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要见阿弥陀佛,听他讲无生之法,即使再次转世人间,我们也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是如来佛的涅磐之日,当持此誓言,在佛前作为见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林语堂《我的戒烟》《谈幽默》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语堂《应试》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语堂《东坡居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语堂《阿芳》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语堂《做文与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走近林语堂ppt课件
林语堂《阿芳》阅读练习及答案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故事
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语堂简介ppt课件
幽默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经典语录(大全)
林语堂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