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兰陵王》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2-16


《兰陵王》教案

项城一高 史明才 


课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离情别绪类词的特点,学习词运用语言的方法,理解词中的意象, 进而整体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养成反复朗读的习惯,要将“别离”的普遍情感运用到阅读之中。 2、从“离情别绪”这一主旨上解读本课词的内涵。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康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柳” “长亭”的意义。 
2、理解本词所抒发的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 
3、分析本词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朗读、引导启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解说 兰陵王,词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 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 送客”以来,大家多采用这一说法,认为是一首送别词。 
二、走近作者 〔周邦彦〕 (1056-1121) ,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鱼塘(今浙 江杭州)人。历任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微宗时为徽猷阁待制, 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了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 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间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 ,已佚。 
三、阅读诗词、总体感知 1、个读 2、齐读 3、诗词意思的理解 正午柳阴直直地落下。 丝丝的垂柳在烟雾里随风摇摆, 像卖弄其嫩绿的姿 色。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我登 临高处远望故乡, 谁又能理解久在京师客子, 那种倦鸟思归的心情?长亭路上, 一年又一年,此道不知见过多少送行的伤感场面,折下的柳丝已多过千枝。我 趁着闲暇追忆往事。在送别的宴会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饯别发 1 生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 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 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竹篙进入温暖的水波才半篙。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 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转眼间已过了无数的驿站。想起那位佳人,已在遥远的 地方,迷途茫茫一片烟云。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 的河岸迂回曲折, 渡口的土堡一片冷清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 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 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难以 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四、问题探究 
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这首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主要写伤别。词中托柳起兴,抒 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 
2、作者是怎样抒写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之感的? 明确:全词共三片。上片由柳色引发往昔送别的伤离别恨,意在突出“京 华倦客”的愁苦心情。中片追忆自己离开京师的别情,写出离别时的惆怅感受 (前四句是回忆往昔与情人相聚欢乐的情景) 下片继续写对旧时情人的爱恋, 。 但感情更为凄恻愁苦, 似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间, 突出了在隋堤黄昏时的冷 清孤寂之感。 
3、上片写柳色是抓住柳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写柳阴(柳阴直) 、柳丝(烟里丝丝弄碧) 、柳絮(拂水飘绵送 行色) 、柳条(应折柔条过千尺) 。 (2)作者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但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 飘绵,表示惜别之情,而并没有顾及送行的京师倦客。从而衬托和渲染了词人 的离愁别绪的气氛。 
4、如何理解“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明确: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 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 此其一。 长堤之上, 柳树成行, 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 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 “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 “烟里 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 己碧色可人, 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 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 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5、中片中“闲寻旧踪迹” ,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试根据 自己的阅历做一解释。 明确: 当船将开未开之际, 词人忙着和人告别, 不得闲静。 这时船已启程, 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 “闲寻”二字的意味。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 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 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 。 
6、中片是抒写自己的别情,重点突出一个“愁”字。按理说现在已坐船开始 2 回故乡了,而且是“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风顺船快,应 该高兴,可为什么心中充满“愁”呢? 明确:这是作者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风顺船快,行人本应高兴, 词里却用了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 从哪些诗句看出呢?
(1)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 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 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我们,从那次的 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 
(2) “望人在天北” ,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 这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 
(3) 似梦里,泪暗滴。 ”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 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 “暗 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 道,只好暗息悲伤。 
五、总结 
1、主题: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 
2、艺术手法 
(1)有人评价周邦彦的词,善于铺叙而又曲折变化。试结合本词加以分析。 明确:该词写身在异地送客,一曲折;闲寻旧迹,感慨离别时,又逢送别, 又一曲折; “愁”字以下代离人设想,再一曲折; “渐”字以下又回到孤帆去后 送者的心情,又一曲折; “念”字以下追忆彼此间昔日的欢乐,再以曲折。时 空交错,主客交换,层层曲折,回环照应。 
(2)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 
(3)沉郁顿挫的风格。词写得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 回想落泪,极回往复之致,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六、作业 完成学案一 3 4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周邦彦《兰陵王》ppt课件1
周邦彦《兰陵王》mp3音频朗读
周邦彦《兰陵王》诗词鉴赏
《兰陵王》赏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