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14


一、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

三、理清写作思路。

由救护人员的眼睛到妹妹、妈妈的眼睛,从前线到后方,从朝鲜战场到整个祖国,从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到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切期待,联系紧密,构思精巧。

四、内容研讨: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诗歌刻画了战士和战地救护人员的光辉形象。战地救护人员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可敬的勇敢中蕴涵着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对前线战士无限的关爱一览无余;诗中的“我”是一个英勇无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战士形象。

3.诗人为什么会不由地想到妹妹的眼睛和妈妈的眼睛?

诗人幼年丧父,家乡解放不久又失去了母亲,成了孤儿。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他从未得到的手足之情和过早失去的母爱是十分渴望的,这也许是诗人不自觉地写到妹妹和妈妈眼睛的一个内在原因。自然,诗人有权利向往那些从未得到的和过早失去的一切,更有权利捍卫全国人民已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一切。

4.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表达作用?

内容上,表达了“我”保家卫国的决心;结构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五、配乐朗读课文,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一节,最后一节集体朗读。

六、小结。

这首诗着重展示了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叙事在前,是基础;抒情在后,是在叙事基础上的发展和升华。

七、作业。

课外收集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选择其中一首朗读并点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20页)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3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2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导学练习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原文阅读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mp3音频朗读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2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1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1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教案1
醒人心的战斗鼓点——《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赏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