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5-12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GDP崇拜是农耕思维方式 农耕文明属于自然经济,人类在自然系统中进行生产,大自然是第一生产力,人力的投入只占第二位,科技投入微乎其微,特别是在靠天吃饭的漫长历史时期。农业时代,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农产品数量的增加总还有一定的空间,而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只有非常狭窄的空间,且几乎全掌握在老天爷手中。因此,在农业生产时代,人类自然就形成了一味追求数量和只统计数量的思维方式。 工业是人工经济,人类在自己建造的人工系统中进行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力退居第二位。工业生产是商品生产,产品都要拿到市场去销售和参与竞争;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上升到第一位,数量退居第二位。可以说,工业生产是对“好”的追求,达到“好”以后再追求“多”;而这种追求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人的手中,全靠作为生产者的人开动脑筋搞创新,增加科技投入,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和改进。产品的质量空间和多样性空间都是无限空间,可做无限优化和无限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会赢得越来越广阔的市场,而低质量的产品则会被排挤出市场。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经常说“质量是工业产品的生命”,也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大量重复生产低质量的产品。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农耕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因此,我们早已习惯于一味追求数量的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并且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几亿人处在缺衣少食的贫困状态。在工业化初期,作为一个起步很晚的国家,急于追赶工业发达国家是正常心态。当时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把数量和速度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肯定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可以理解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几亿农民转变身份搞工业,急于脱贫奔小康,大量生产低端廉价产品,满足13亿人的生活需要,进而出口赚取外汇,也应当说是最佳发展战略。现在的问题是,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大国,按数量,2012年我国有1485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按质量,恐怕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要排到后面去了。 曾有报道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从2006年起,连续几年发布全球最佳品牌 | |
| 标题: |
201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