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助读资料
一、识记作者
1、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留学资格,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深造,并以莎菲笔名开始写作。胡适曾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1918年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创作并不丰富,只有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衡哲散文集》等,另有社会科学著作《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
2、毛姆(1874—1965),英国 家、 家。自幼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送入寄宿学校。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即根据他作为见习医生的见闻写成。毛姆擅长写作短篇小说,曾受到莫泊桑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多变,但又不落窠臼。1903至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16年,毛姆到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他的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这也是它们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 。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蜀山 开凿 怨尤 匍匐 纤夫 呻吟 泯灭 骤然
分外 钳制 厮打 咆哮 舵杆
2、多音多义字辨音并组词。
摧 峭 翘
催 鞘
璀 稍 纤
3. 词语
讥笑:
真谛:
怨尤:
全力以赴:
竭尽全力:
泯灭:
一、课文助读
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四、课外阅读遇到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