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 >>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理解重要词语解答方法全攻略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8-11


古典诗歌理解重要词语解答方法全攻略
张建民
高考古典诗歌阅读中,对词语的理解题目比较多,以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为例,就有10套卷11个题目涉及到理解词语,主要考查词语的含义、作用等。
我们借助2006年高考试题,详细解说有关词语理解题目的出题角度、答题技巧、答案拟写等方面的内容。
1.词语内容、结构作用的理解。诗歌的结构特征主要有:开篇的铺垫、烘托,中间的过渡、照应和结尾的升华、深化主题等方面内容。理解一个词语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可以从词语出现的位置把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理解。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题目要求赏析“聚散匆匆”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所谓内容上的作用,是指词语在诗歌表达的思想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指词语在铺垫、烘托、过渡、照应、升华方面的作用。
回答问题时,应思考词语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词语的作用。
【答案拟写】第一句,写出词语本身的意义(多指字典义);第二句,写出词语在诗歌表达的内容、情感上的作用;第三句,写出词语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词语调换优劣的理解。题目要求理解用另外一个词语替换诗歌中的某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优劣区别。这类题目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两个词语的优劣而赏析诗歌主旨、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思路】①①①①分析意象特征,体验诗人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着重设置的意象有:归梦、空床、素秋、青苔、红树、雨、月等。从这些意象中可以感悟到诗人要表达思归的情感,同时“空床”等表达了此时自己居住地方的孤寂、冷落。诗人就是通过这种有家不能归、自己居住之地又如此荒凉的描写,表现诗人的凄凉、悲愁之情。
②分析表达技巧,体会写作特点。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分析描写的景物之间有无动静、哀乐、明暗等关系,分析描写的景物与情感的关系等。
③分析词语特点,对比词语区别。弄清楚诗歌的主旨、感情,分析乐词语的表达技巧之后,分析关键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键词语在诗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一是关键词语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对比分析原诗中的词语和题干列举出的词语在表达作用上的异同。
【答案拟写】第一句,照应题干进行明确的肯定(否定)回答;第二句,赏析词语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第三句,分析两个对比的词语在表达诗歌主旨上的区别或表述原诗(对比)的词语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好处;第四句,总结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认为能替换为“对”亦可,但要言之有理,也可以给相应的分数。)
3.词语统领、概括内容的理解。诗句中的一些词语具有统领、概括、指代、包含作用,试题要求指出这些词语替代的具体的内容。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答题思路】分析要解说的词语具有的特点:是统领作用的,分析词语统领到的位置,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是指代作用的,理解指代的内容;具有概括作用的,分析概括的内容。
分析诗歌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特点,分析哪些内容照应要解说的词语。
【答案拟写】第一句,解说词语的意义特点;第二句,写出词语包含的内容。
【参考答案】“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4.不同词语表达妙处的理解。诗词中的一些词语在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表达技巧方面有着独特的妙处,题目要求从这些角度分析词语使用的特点。常见的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等。
(1)动词作用的理解。动词在诗歌表达上能增强形象性,能以动衬静,体现诗人情感。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题思路】词语的妙处主要会体现在词语的词性在诗歌结构、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以及词语在表达技巧(景与景的关系、修辞格、写作手法等)上的特点等。具体的,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
①分析词语词性。词语的词性体现词语的意义、作用。如“带”字,动词,形象感强。
②分析词语修辞。不同的修辞方法体现出词语表达意义的不同特点。
③分析词语作用。词语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能明确地表达词语的妙处。
④分析词语体现的诗歌思想。词语在内容上表现出来的意义与诗歌体现的中心思想的关系。
【答案拟写】第一句,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第二句,分析词语的词性作用;第三句,分析词语的修辞;第四句,分析词语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第五句,分析词语在诗歌中心表达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2)形容词作用理解。诗歌中的形容词往往使诗句形象、生动,表达对景物、事物的感情。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分析形容词的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
①分析景物特征。诗人用“乔木”“蔓草”“寒鸦”等描写了古代繁华之地如今的荒凉破败,用“茅屋”“藏书”“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等表达乡村生活的美好。
②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诗人看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的情感,表达了回归自然的情感。
③分析词语表达的意义。“倦”使疲倦的意思;再思考疲倦的原因,不再流浪江湖,做羁旅之游。
④分析词语表达的感情。“倦”概括了诗人饱受的人间炎凉之苦。
【答案拟写】第一句,写“倦”的意思;第二句,写“倦”体现的思想情感;第三句,写诗歌表现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3)副词作用的理解。一般的,副词的作用是修饰限制,表示程度、频率、范围等。但诗歌中副词,除了表现副词本身的特点外,与诗人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考链接】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圝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分析副词的意义,在诗句中表达的作用,与诗歌表达的情感关系。
【答案拟写】第一句,写出副词的意义;第二句,体现的诗人情感或诗歌主题。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4)拟声词作用的理解。由于拟声词描摹了事物的声音特点,是动态景物描写,会与其他景物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题思路】理解拟声词的作用,可以分析拟声词表达的内容特点,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与其他景物描写的关系。
【答案拟写】第一句,解释词语表达的意义;第二句,与其他景物之间的关系;第三句,表达的诗人情感或诗歌主题。
【参考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5.词语体现的意象特征理解。所谓“意象”指文学作品中蕴含诗人情感的人、事、物、景等。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已脱离了词语本身的字典义,有了约定俗成的或诗人独特的情感。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月”,在很多诗歌中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客观景物月亮,而是一种表达思归等情感的载体。
【高考链接】2006年广东卷(诗歌见“分析词语表达的妙处”)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题思路】试题要求从表达的情感中寻找支持情感的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可以从描写的景物体现的意义入手分析,感知景物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态度。
【答案拟写】寻找出表达诗人某种情感的意象后,把表达这种情感的人、事、物、景的词语列举出来。
【参考答案】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6.词语寓意的理解。寓意是指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表述的事物寄托、隐含的思想、观点、哲理等。理解词语的寓意,要理解词语表达的意义以及与诗歌中心的关系等内容。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对诗歌词语的寓意的把握,可以通过分析诗歌本身表达的情感,在全面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解说词语的寓意。
①分析诗歌景物特征。诗歌描写景物的目的是表达诗人的情感,理解景物体现的寓意,就可以通过对景物特征的把握进行。比如《丹阳送韦参军》一诗,从题目的“送”可以推知诗歌是写离愁别绪的,“秋”表达了送别的季节和离别人的心情,“寒鸦”表达送别人孤寂的情感。
②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诗歌的思想感情集中体现在景物描写上,分析景物的特点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思想。《丹阳送韦参军》一诗通过描写离愁别绪,表达了离别的哀伤之情。
③分析词语表达的意义。词语的寓意会体现在这个词表达的意义上,这种意义会体现在诗歌的主旨上。《丹阳送韦参军》一诗结尾部分的“水悠悠”,有两种情况三种类型:一种情况是客观景物的描写,用叠字的方法写出流水悠悠;一种情况是以水喻情,用叠字表现离愁别绪、友情如水。
【答案拟写】第一句,写词语出现的诗句;第二句,写词语表现的意义;第三句,写词语体现的情感。
【参考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7.诗眼的理解。诗眼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能够体现诗歌主要内容和诗人情感。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这是从写诗的角度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有的诗眼并不一定在这个位置。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题思路】寻找诗歌的诗眼可以分三步:
①分析景物,确定诗歌中心。从景物描写的特点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通过溪水、小舟的描写,表现水流但渡口不走的客观特点,表达不管离别多少、距离多远,友情都不会改变。
②分析情感,确定重要诗句。从整首诗的情感出发,确定诗歌表达情感的关键诗句。
③分析诗句,找出诗眼。从关键诗句出发,理解最能表现诗歌情感的词语,最后确定诗眼。
【答案拟写】直接写出诗眼的词语。
【参考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关诗歌赏析中词语理解要关注诗歌整体思想的理解,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从这些方面思考词语表达的内容、意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各地高三一模情境化试题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2019至2021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诗歌手法及练习题(1-4)
诗歌风格练习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典型例题
高考复习:如何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术语专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14篇)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1-3)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课件
2022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汇编:诗词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模板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公开课ppt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意象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练习题
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山水田园诗解析与专练
2022届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训练
2022届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巩固训练
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考点类型解析与易错题训练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答题方法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ppt课件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古诗歌阅读专题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ppt件(8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指引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
山东省各地2021届5月份高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高中咏史怀古诗知识专题汇编
新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基础题型归类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山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一模古代诗歌汇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