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祸兮福兮》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0-26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湖畔 挑衅 绊脚石 其脆易泮 B.硅谷 田畦 洼则盈 不积跬步
C.和面 和煦 和稀泥 和风细雨 D.陨落 圆周 损有余 殒身不恤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的读音。以课文中的几个字为基础,引出与之相似的字,进行读音上的辨别。A项中的读音分别为pàn、xìn、bàn、pàn;B项中的读音分别为guī、qí、wā、kuǐ;C项中的读音分别为huó、hé、huò、hé;D项中的读音分别为yǔn、yuán、sǔn、yǔn。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虚言哉(空话) 善货且成(施与)
长短相形(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
B.曲则全(意思为保全) 故建言有之(建立)
不自伐(讨伐、贬低)
C.廉而不刿(刺伤) 不自是(认为正确)
质真若渝(改变,有败坏的意思) 
D.其无正(准则) 未兆易谋(征兆)
大音希声(少,这里指声音很小)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中的实词意思的理解,所选的词语都是对理解本文的文意起重要作用的词语。A项全部正确,B项“不自伐”的“伐”应解释为“夸耀”,C项全部正确,D项全部正确。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高下相盈 B.建德若偷 C.受国之垢 D.正言若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辨别及理解。A项中的“盈”通“呈”,B项中的“建”通“健”,C项中的“垢”通“诟”,D项中没有通假字。
答案:D
4.下面句子与其他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B.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天下莫柔弱于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倒装句的判断及理解,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起到重要的作用。这里选的主要是文中出现的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B
5.下列各项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威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正因为与人无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争。
B.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翻译:高了就压低些,低了就抬高些,多余了就减少些,不够了就补足些。
C.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能不知,莫能行。
翻译:弱之所以能够胜强,普天之下没有哪个人不知道的,但是没有哪个人能够照此执行的。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翻译: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变坏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要求能做到信、达、雅。A、B、C三项中的翻译都正确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并且做到了信、达、雅。D项中对“斯恶已”的翻译错误,正确的意思应该为“丑的观念就产生了”。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微易散 散:消除。
B.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几乎,接近。
C.其安易持 持:操、拿。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毫末:细小的幼芽。
7.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 B.莫
C.而 D.则
8.下列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事物还未发生的时候就处理它,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的时候就治理它。
B.在还没有这件事的时候去做它,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的时候就治理它。
C.在事物还未发生的时候就处理它,好好治理使之不混乱。
D.在还没有这件事的时候去做它,好好治理使之不混乱。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境中的实词的解释。A、B、D三项是正确的,C项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为“维持、保持”。
答案:C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虚词。A项分别为介词“从”、介词“比”,B项均为不定代词“没有人”,C项分别为转折连词“却”、表修饰,D项分别为“反而”“那么”。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句子中的词语和整个句子的理解。A项的解释是正确的,B项的解释前半句是错误的,C项的后半句是错误的,D项的解释全部错误。
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0题。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a国之贼b不以智治国c国之福d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老子》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填在文中a、b、c、d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10.下列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这句是说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聪明,而是使人民愚朴。
B.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这里老子认为人民所以难治,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
C.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此处说明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所归往之处,是因为它处于低下的地位。
D.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
此句的意思是说“圣人”居于上位,而人民并不重视他,居于百姓的前面,而人民并不加害于他。
9.答案:C

10.解析:此题考查的虽然是对语句的理解,但实际上也是考查学生对整个语段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整个段落,才能准确理解其中重要的语句。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D项没有把此句与整个段落联系起来解读,“不重”是“不感到负累”,“不害”是“不感到妨碍”。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1.课文中第三节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几句,层层排比,两两相对,增强了气势,你能试着用这种句式写一段话来说明一个道理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答案:(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我创新 我超越

12.从童年开始,李耳就对水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的家乡就在安徽的涡河边。涡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万物;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水表面上柔弱无力,却又有势不可挡的力量。看着这似乎矛盾的水,童年李耳开始了深深的思考。在以后的生涯中不断总结,终于悟出了“柔弱胜刚强”这一辩证的观点。 
可见,质疑-思考-探究,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对某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过怀疑,并由此发现了尚未被人发现的现象或道理?
答案: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汇编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练习
《兼爱》拓展练习
《五石之瓠》练习题
《老子》四章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兴贤》作业练习
《鞭贾》作业练习
《心术》作业练习
《原毁》作业练习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业练习
《荔枝赋并序》作业练习
《后赤壁赋》作业练习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业练习
《寄欧阳舍人书》作业练习
《与微之书》作业练习
《与尹师鲁第一书》作业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方山子传》作业练习
《陆文学自传》作业练习
《六一居士传》作业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作业练习
《百丈山记》作业练习
《道山亭记》作业练习
《黄州快哉亭记》作业练习2
《祸兮福兮》同步练习
《祸兮福兮》学案
《祸兮福兮》导学案
《祸兮福兮》ppt课件2
《祸兮福兮》ppt课件1
《祸兮福兮》原文和译文
《祸兮福兮》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