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湘夫人》教案8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27


教学目的:
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教学难点:
1、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第一节
一、导入:
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
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楚辞”及《楚辞》:
1、“楚辞”:
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
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用“骚体”指“楚辞”
2、特点:
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多用语气词“兮”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
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3、《楚辞》:
作品总集名,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编辑。
四、诗文学习:
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
2、生字词的巩固:
北渚() 眇眇() 袅袅() 白薠()
骋()望 蘋()中 罾() 潺()湲()
麋() 水裔() 江皋() 西澨()
葺() 荪() 兰橑() 薜()荔()
擗() 櫋() 庑()门 九嶷()
袂() 褋() 澧浦() 搴()
3、讲解1-2段词句:



第二节
一、 讲解3-4段词句:
二、 学生巩固全文词句:
三、 分析诗歌:
1、诗歌《湘夫人》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彼此深深地眷恋着对方,却不知什么原因,两人欢会难期、
思而不见,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
2、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湘君和湘夫人。
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幽怨 哀婉。
4、其实诗歌的开头就给我们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基调,请同学找出是那句诗?
就是“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这句诗是如何奠定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的呢?
诗句中有三个意象:秋风、秋水、秋叶。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并且,这三个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秋风荡秋水,秋风扫秋叶,秋叶随秋水,秋水飘秋叶,三者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叫“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6、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一组反常现象有什么作用?
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
这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暗示会合无缘,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7、既然是错乱的现象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写景方法我们称为什么?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8、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9、既然湘君对湘夫人思而不见,为何诗中出现了他忙忙碌碌迎接湘夫人的场面?
幻想,表达湘君思念的迫切。
10、第三段内容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诗人运用描写的手法,极力展开铺陈,营造了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相会之处: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
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11、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这些香草,构成了一个唯美的境界,整首诗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得高洁优美。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12、“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抒情主人公为什么有这一举动?
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透露出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
13、抒情主人公为什么又要拔取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虽然表面的决绝,而内心的想念是无法抑制的。湘君的抱怨是一时的,
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最终恢复了平静。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14、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同意。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这于屈原是多么的契合: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湘君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透露出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四、诗文结构:
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写湘君怀念湘夫人的心理活动。
铺叙湘君幻想与湘夫人相会的情景。
写湘君离开约会地点的行为和心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湘夫人》ppt课件(50页)
《湘夫人》ppt课件(37页)
《湘夫人》读后感
《湘夫人》ppt课件(24页)
《湘夫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湘夫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2
《湘夫人》ppt课件(41页)2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ppt课件(30页)
《湘夫人》ppt课件(78页)
《湘夫人》同步练习
《湘夫人》ppt课件(15页)
《湘夫人》教学案(含答案)
《湘夫人》教案7
《湘夫人》教案6
《湘夫人》教学反思
《湘夫人》教学设计5
《湘君·湘夫人》mp3音频朗读
《湘夫人》ppt课件(41页)
《湘夫人》练习试卷
《湘夫人》练习题
《湘夫人》说课稿
《湘夫人》学案2
《湘夫人》3gp视频朗读
《湘夫人》ppt课件8
《湘夫人》学案
《湘夫人》ppt课件7
《湘夫人》ppt课件6
屈原《湘夫人》ppt课件5
《九歌·湘夫人》ppt课件4
《湘夫人》教学参考
《湘夫人》ppt课件3
《湘夫人》原文和译文
《湘夫人》ppt课件2
《湘夫人》教案4
《湘夫人》教学设计3
《湘夫人》ppt课件1
《湘夫人》教案2
《湘夫人》教案1
《湘夫人》教学实录
屈原《湘夫人》mp3音频朗读
屈原《湘夫人》赏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