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 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文本价值与单元价值
《布鲁塞尔大广场》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特点在于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文章中,作者将布鲁塞尔大广场上的建筑、景点与布鲁塞尔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文章主要介绍了布鲁塞尔大广场的四个景点——天鹅咖啡馆、布鲁塞尔市政厅、于廉雕塑、鲜花地毯,在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分别介绍了布鲁塞尔的影响世界的革命历史、风云变幻的民族史、传说故事和民俗习惯、民族解放历史,使读者不仅领略了布鲁塞尔大广场的古建筑之美,更对布鲁塞尔乃至整个比利时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文是六年级第二学期“域外风情”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域外风情”无疑重在体会他国的风土人情,重在文化二字上,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让学生明白旅游要“游”出点文化来,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文化散文景物与文化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标:
理解这篇文章是通过名胜古迹来展现布鲁塞尔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掌握围绕中心选取典型素材,并将景物描写与记述历史展现文化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掌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将景物描写与记述历史展现文化相结合的写法
教后反思:
本文在第一个班级教授的时候不很顺畅,主要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梳理字词与分析文章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整体感知缺乏必要的引导。
(一)
对于初中低年级学生,必要的字词梳理是不可或缺的课堂环节。在上课之前,应当对这节课疏通字词的方法策略有一定的设计。一般需要掌握重要字词较少的文章可以在梳理文章之前集中扫清字词问题,而对于重要字词较多且在文章中属于“好词好句”范畴的情况,则不适合集中梳理,而宜采用随文梳理。
在第一个班级上《布鲁塞尔大广场》这篇文章时,我试图集中梳理字词,但很多成语让学生自己必须结合语境体会才能够准确理解并记忆深刻,由于这样的成语较多,故而导致扫清字词环节与文章梳理环节黏着不清,破坏了原有的课堂节奏。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我采用随文讲解词语的方式,课堂条理顺畅且同学理解更为生动准确,在课堂上及时复习本节课所学词汇,对加深记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我实践了在教学设计上的创新思路——先总体感知内容情感,再具体学习语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在教学设计之初就预计到的问题——学生快速整体感知的全文中心内容的能力不强,教学的总纲把握不住,而教师并没有能够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之后学习环节的前题没有落实,因此导致之后的教学环节犹如无的之矢。
在第二个班级的教学中,我对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引导,用好的导游不仅介绍景物还同时讲解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的比喻,使学生很快理解《布鲁塞尔大广场》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不仅在于介绍布鲁塞尔的古建筑和著名景点,更在于介绍布鲁塞尔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同学们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么表现的,教学过程便顺畅自然了许多。
留下的疑问:
这种主题先行再学习行文构思、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的学习思路固然将重点落在了语言形式的学习上,更贴近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然而,是否更符合青少年的学习心理呢?学生是否会因为已经知道了“是什么”的结果而忽视“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呢?这种教学思路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