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下 >>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2-2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看课文插图。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字形区分:纪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让我们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样翻越的?在翻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最终成功了吗?在翻越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一、导入。
    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传体作品——齐读课题。
  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2、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3、“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事实上,阿兰约翰逊从1989年出道至今,已经在110米栏界奋斗了20年。4枚世锦赛金牌、1枚奥运会金牌、3枚室内世锦赛金牌,是110米栏界的霸主,无法超越的对象。所以这样一个强劲的的对手在刘翔看来是一座“远方的大山”,翻越它便成为了他的一个很难实现的希望,一个——梦想。
      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图吧!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请学生根据时间在相应的位置填空。
    (1)学生自由填空读课文。
    (2)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
       “我”的成绩是多少?此时“我”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反而迷糊了?
       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
       师生合作: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
       听到你们的祝贺声,“我”才回过神来。(齐读: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那一刻”指的是什么?(约翰逊祝贺“我”的时候)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三、感情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我会再次飞翔,这就是真我的刘翔!”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

  板书:               4、翻越远方的大山
                      阿兰 约翰逊
                     力
                    努
                   的
                  懈
                 不
                持
               坚
             刘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翻越远方的大山》ppt课件(19页)
《翻越远方的大山》课文原文阅读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2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翻越远方的大山》ppt课件4
《翻越远方的大山》ppt课件3
《翻越远方的大山》ppt课件2
《翻越远方的大山》ppt课件1
《翻越远方的大山》说课稿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2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