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0-09 |
安徽省皖江区域省级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 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 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 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 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 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 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 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 郡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 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 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 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 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 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 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 | |
| 标题: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1503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