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0-23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的主要观点,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感受科技文严密的逻辑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达尔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会达尔文坚持真理等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筛选文章的主要观点,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领会达尔文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人类的起源、关于物种的起源,我们现在已得到了无可争议的答案,可是,仅一百多年前,人们却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上帝创造出亚当和夏娃,从而人类诞生了,这种说法就是当时愚弄着芸芸众生的著名的“神创论”。  
1859年一本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敲响了“神创论”的丧钟,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其意义又远远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对社会、宗教等观念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恩格斯说: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  
二、由于本文内容比较艰深,专业性强,基本都是长句,请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筛选重要信息。  
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要抓住文中关键句,如果从内容入手,要找文章的中心句,如果从思路结构入手,要找文章的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分析全文。  
三、请一位同学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作者推想出什么样的结论?(注意筛选信息)  
(评价读书,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是一个长句,同学们将它压缩一下,看看句子主干是什么?(板书:物种由演变而来)  
2、那么作者作出这个推想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关系,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度等等事实)  
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比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人和猿猴的亲缘关系。  
胚胎关系:如鱼、蛙、鸡、猪、人,他们成形后差别很大,但早期胚胎很相似,有鳃,  
有尾巴,这表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并且都是生活在水里的。  
地理分布及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度:地质越深,生物化石的结构越简单,地层越浅的生物  
化石越复杂,这说明复杂生物是由简单生物演变而来的。  
这些依据都在肯定物种是演变的,而不是上帝分别创造出来的,否定了神创论  
3、但这样的有依据的结论又为何不能令人满意?  
(因为它没有能说明地球上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他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  
互适应。  
4、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演变是经历什么而实现的?——变异/演变是经历变异实现的,可是当时又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解释引起这种生物变异的原因,所以不能令人满意。  
5、由此,什么是生物变异的原因成为生物学上的一大难题,很多博物学家都在试图寻  
找答案。一般博物学家对此做出怎样的解释?他们认为什么是引起变异的原因?  
——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是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也就是外部环境上引起变异的  
唯一原因。那么用这个观点你们能否解释一下: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如此之长呢?  
那么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也就是说一般博物学家认为爬行的猿变成直立行走的人是由  
气候或食物等外在的条件导致的。举长颈鹿例。  
6、达尔文对于这样的观点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个词看出来?(明确:作者先是肯定  
了这一观点在狭隘意义上的作用,也就是说从一个小的范围类它是正确的,然后用“但是”话锋一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7、作者是怎样证明这是不合理的?  
(明确:啄木鸟的构造,也就是说外界条件不是影响啄木鸟构造的唯一原因,还存在其他的因素,槲寄生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  
再回到我们刚刚举的猿和人的例子:爬行着的猿猴因为外在的环境而逐渐直立行走,那么为什么人生出的后代没有受到环境影响也能行走?可再举长颈鹿例。  
外部环境通过改变内在的遗传物质才能使生物发生变异的。一句话: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五、分析课文第6、7节。  
1、达尔文认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完善,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他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在第几小节?(第6小节)  
2、齐读第6小节,思考:作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注意抓住关键句)。(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  
3、为什么以家养动物为研究对象?举例说明家养动物与变异的关系:如,时间比较短,  
容易观察等。  
4、那么通过对家养变异的研究,作者已经得出那些结论?快速筛选信息。  
第一: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  
第二: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  
5、这两个结论其实说的同一个问题:变异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物种确实由演变而来。  
《物种起源》基本观点是:物种由演变而来,而演变又是经历变异实现的。研究变异又需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由此可见:研究家养变异对解释物种由演变而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养变异的问题在如此之重要,如果将它放到作品中,你觉得把它放在一本书的哪个部位最合适?  
——所以达尔文把它放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章,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  
六、5-7小节主要围绕物种由演变而来这一观点,那么第8-9小节又说明了哪些内容,  
请找出其中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1、创造论即“神创论“是错误的。  
2、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3、自然选择是引起生物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可见第8-9段仍然强调了前面的观点,实际上强调的还是:物种由演变而来。  
七、分析课文第本文1-4小节  
1、作为〈物种起源〉的导言,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观点,除此之外,它还介绍了哪些  
内容?让我们来分析课文的第1-4小节。  
2、从第1小节中找出这一段的关键句:  
——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的下结论。  
3、这说明作者得出这些结论是经过了一个过程,哪一个过程影响最大呢?  
——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  
4、为什么要从参加贝格尔号的远航说起?  
——因为达尔文这次远航对于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关系太大了。那时他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他读的是神学院,因为他的父亲要他成为牧师。但是他在神学院里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生物学的爱好。毕业时,已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博物学者了,当时他相信神创论,因此他带了《圣经》参加这次航行。在远航中,大自然新提供的科学事实不断冲击他的观点,他开始怀疑创造论,进而转化为一个进化论者。他以神创论者开始远航,以进化论者结束科学旅行,可见没加此次远航,就没有进化论者达尔文,也就没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说:“贝格尔军舰上的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确定了我全部以后的事业。”可见环球航行是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  
5、环球航行改变了达尔文的观点也促成了他完成《物种起源》这部书,提出“物种是由演变而来”这一观点。但作者也表示这本书缺少大量事实依据,那他为什么要早早发表呢?从第2小节中找出答案。  
(1)“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岁月”,但“体力渐感不支”。  
(2) 华来斯 先生“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如何理解第二点理由?  
——1844年,达尔文的学法是已大体已形成,但他并不准备立刻发表,到了1856年,在地质学权威莱伊尔的劝导之下,他开始写一部有关物种起源的著作,到1858年6月,他已写完计划中的第十章。正在这时,达尔文收到了在马来群岛从事生物调解工作的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的来信和一篇论文,他提出了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问题上已经工作了二十年,但他开始还想单独发表华莱斯的论文,把这一发现的“优先权”让给华莱斯。可是熟知达尔文研究工作的莱伊尔和植物学权威胡克明坚决主张同时发表华莱斯的这篇论文和达尔文的1844年原稿摘要以及 1857年9月5日 达尔文致爱沙总雷教授的一封讨论“物种起源”的信。达尔文同意了这一建议,于是由莱伊尔和胡克联名把这两篇论文同时发表。  
6、第3小节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3段,说明《物种起源》并不是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的全部内容,而是内容摘要。内容不完备,论点依据的事实和参考资料不能详尽刊出。因此,错误之处是不可避免的。  
八、体会达尔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根据以下成书时间表,思考一下它反映出达尔文的什么精神?
     1831—1836环球航行考察(6年)
成书经过  1837—1842思考问题作札记(5年)
     1844 充实札记,写成纲要(1年)
     1844—现在(1859)继续探讨摘要付印(14年)
历时近三十年的研究经历表现出达尔文大胆的怀疑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一.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决不轻率
二.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毫不动摇
   
   
九、总结并话题讨论:  
这就是《物种起源》,这本惊世之作的发表,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他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对“上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人天然地与万物不同”“生物物种一成不变”等西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思想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达尔文的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物种起源》绪论批判ppt课件
《物种起源》绪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达尔文的拖延》阅读练习及答案
《物种起源》绪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物种起源》绪论练习题
《物种起源》绪论课堂实录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复习练习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反思
《物种起源》绪论同步练习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
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原文阅读
《物种起源》绪论ppt课件4
《物种起源》绪论复习ppt课件(22页)
《物种起源》绪论ppt课件3
《物种起源》绪论ppt课件2
《物种起源》绪论ppt课件1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及练习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