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涪陵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
作者:yubo129 上传者:yubo129 日期:15-10-26 |
2015年秋涪陵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吗
近日,天津发生“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核心区内存有的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备受关注。一则提醒北京、天津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钠导致中毒的信息更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事实果真如此吗?长期从事化工安全研究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王虹副教授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王虹说,氰化钠本身是固态的,有剧毒,遇水可溶解;条件适合,溶液中的氰化钠还有转化成其他有毒化合物的可能性。但在常规环境下,氰化钠本身没有气态形式,不可能进入空气随风扩散,因而也就没有与大气中的其他成分混合,遇降水形成毒雨的可能性。
散落在事故现场的氰化钠固体,遇到酸性的水后,容易生成有毒有害的氰化氢气体。但是,发生爆炸的塘沽地区的土壤普遍偏碱性,因而即使爆炸区的降雨本身偏酸性,经过碱性土壤的中和作用后,这些散落在事故现场的氰化钠固体能在碱性环境下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氰化氢,进而从现场复杂的水体环境中散出,从而造成周边空气污染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事实上,这几天实时发布的 事故发生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也证明了上述推断的合理性。
那么,有没有因爆炸时产生的粉尘中含有氰化钠,从而飘浮在空气中产生污染的可能呢?对此,王虹解释说,如果现场的氰化钠因爆炸而产生飘浮的粉尘,爆炸发生的瞬间肯定是量最多的时刻,爆炸发生地及临近的周边地区必然也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那么这种短暂的空气污染在那个时刻、那个地区是肯定存在的。然而,自爆炸发生至今,尚未发现附近人员因此中毒的报道,说明这次爆炸可能产生的氰化钠粉尘,并未对现场及附近人员造成现实的伤害,因而也不太可能对距离更远的北京地区产生污染。
氰化钠既然有剧毒,为什么还要制造它?对此,王虹介绍说,尽管很多化工产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但我们依然要开发、生产和利用,其原因就在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制备都离不开它们。以氰化钠为例,它在医药、染料、冶金等领域都有大量需求。举例来说,氰化钠可以用于提炼黄金。人们冒着危险去生产剧毒的氰化钠,也是因为制备许多现代生活必需品时,我们都要用到它,离不开它。如果人们能找到一种安全的化合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不再有氰化钠的毒性危害,“谈氰色变”的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节选自2015年8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氰化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氰化钠是一种固态的、遇水可溶的、有剧毒的危险化学品。
B.把氰化钠放在溶液中,会转化成其他有毒化合物。
C.在常规环境下,氰化钠本身无气态形式,没有形成毒雨的可能性。
D.虽然氰化钠含有剧毒,但当今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制备都离不开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存放氰化钠的核心区域发生爆炸而产生大量氰化钠飘浮粉尘,会对爆炸发生地及临近的周边地区造成空气污染。
B.天津“8•12”特大事故发生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证明,这次事故中氰化钠造成周边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天津“8•12”特大事故可能产生的氰化钠粉尘,并未对现场及附近人员造成现实的伤害,因而也不太可能对距离更远的北京地区产生污染。
D.天津 “8•12”特大火灾爆炸核心区内存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氰化钠,使人们“谈氰色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 |
| 标题: |
2015年秋涪陵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57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yubo129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