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6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
|
作者:wuling1231 上传者:wuling1231 日期:16-04-03 |
会员:wuling1231 友情提供
上海市长宁区2016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对此名实问题,植物学界和药学界都曾有人做过考证。
②“物种”这个词在科学上是有特殊地位的,这是现代研究者尽可能综合形态、习性和分子等各方面证据之后得出的分类和命名,是相对可靠的。 ,传统医学和早期分类学者没有相关知识工具,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无法给出可靠的分类和命名,这也给传统医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③成书于西汉末至东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后世一切本草书的源头和基础,其中已记载了“青蒿”之名,作为“草蒿”的别名。书中对草蒿的介绍是:“味苦寒……一名青蒿。”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寒热诸疟。屠呦呦就是从这条记载中获得了提取青蒿素的灵感。唐代苏敬主编的《唐本草》记载:“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北宋苏颂主编的《图经本草》是首部以“青蒿”为正名的本草书。
④然而,北宋有人发现叫做青蒿(草蒿)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草蒿今青蒿也……有青色与深青色两种。”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这就为后世的命名混乱埋下了隐患。
⑤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青蒿”之后新立“黄花蒿”的名目,介绍很简略,只有“(又名)臭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等寥寥数句。
⑥这样一来,北宋人发现的青蒿的两种形态在本草书中就正式独立成了两“种”植物、两味药。但本草书的这两种药材,在植物学里都是黄花蒿。
⑦按照《中国植物志》,黄花蒿和青蒿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黄花蒿是菊科蒿属学名为Artemisia annua的种的中文普通名,青蒿是蒿属另一种Artemisia carvifolia的中文普通名。但根据上面这些本草书记载中的分布、花期、气味等关键特征,完全可以确定中药里的“青蒿”和“黄花蒿”都是Artemisia annua,也就是植物学上的黄花蒿。植物学上的青蒿,其实是名字用错了地方。
⑧屠呦呦对国内市场所售中药“青蒿”的原植物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为植物学上的黄花蒿,而植物学上的青蒿几不可见。这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也证明了民间使用的青蒿自古至今有很强的一致性。屠呦呦断定古本草书中记载的青蒿是学名为Artemisia annua的种无疑。她因此建议把“青蒿”作为Artemisia annua的正式中文名。不过,她认为“黄花蒿”是另一种蒿属植物,具体是哪个种有待另作考证,这个结论却不正确。菊科分类学专家林有 | |
| 标题: |
上海市长宁区2016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
| 文件大小: |
16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wuling1231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