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下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5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4-3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guǒ( )被子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课文原文阅读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ppt课件3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ppt课件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ppt课件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4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3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3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