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永远新生》教案5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5-27


《永远新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概况;理解标题的含义:中国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2、把握中心论点;体会论证观点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简洁的语言。
    3、学习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写法;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4、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运用比喻论证,使文章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2、作者:吴冠中生于1919年,当代油画家、国画家。江苏宜兴人。1936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中、西绘画。1946年赴法国留学,进修油画。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鱼塘》《狮子村》等。
3、背景资料:这篇序文的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诊断无疑是正确的。
4、学习生字:
筛(shāi)选  梵高(fàn)  衰颓(tuí)  糟粕(pò)  妄想(wà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四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本文是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作的序,作者指出要使传统有强劲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以此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问世。
四、教师小结:
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文章在叙述事例时,典型而又干净利落,这是因为议论文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叙事力求干净利落,尽量用点睛之笔直取要害,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作者为了揭示正是由于反传统,艺术传统才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一论断,用大家都熟悉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进行推理论证,不仅使论断易于被读者接受,又使论断鲜明有力。再有,作者还认为艺术传统之所以“永远新生”,还在于“引入异种”,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用生活中人们都懂得的“近亲婚姻导致衰颓”这一科学事实,使读者明确“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这样的道理,这样易于被读者接受,进而更鲜明地阐述了论点。
二、品味语言:
    1、“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句中“反”的叠加运用,体现了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事实: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2、“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地球愈来愈缩小(指交通、通讯的方便),彼此间交往日益亲密,了解也逐步深入的情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感情的交流也越来越迅速。这是世界的潮流。
  3、怎样理解第二段第4、第5两句话?
  明确:第4句指出“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是一个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只能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某些否定“规传统,而不能说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传统。第5句‘反’的叠加使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现实。
  4、“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这段文字讲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举例说明。
  明确:这段形象的文字讲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并学习、引入外国艺术精华的人有可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者。
例: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本文作者吴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又精于西洋艺术的大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反传统的、引入新异种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有所创新。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传统永远新生?
  资料搜集揭示:因为不断反掉的是那些传统中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属于糟粕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断在反掉,剩下了精华,不就使传统更具有生命力了吗?
  推理过程剖析:说到底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淘尽黄沙始见金,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精华。而引进外国艺术的过程也同反传统过程一样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结论: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有传统的永远新生,永远年轻。
  2、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明确: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到了“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和“引入异种”,就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
4、怎样理解最后一段?
明确:最后一段文章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革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精华的人。这一段分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批评艺术的猎奇,说“这绝非艺术创造”。第二层是本段的重点,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这里出现三个对比概念,即“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这三种人无疑是“回头浪子”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因为回头浪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学习和引入西方精华;而“保管传统的孝子”是只知继承,不求发展,最终传统艺术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外”,就更谈不上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这样对比着论证,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说透道理。
四、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观点。
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字句间透出一种睿智。望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学习与借鉴。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11、永远新生
艺术个体——时间筛选;中国艺术传统——不断反传统;
“图典”出版——顺应潮流;继承、发展———“回头浪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永远新生》导学案
《永远新生》说课稿
《永远新生》教案4
《永远新生》ppt课件4
《永远新生》ppt课件3
吴冠中《永远新生》原文阅读
《永远新生》教学设计3
《永远新生》教案2
语文版《永远新生》ppt课件2
语文版《永远新生》ppt课件(38页)
《永远新生》教案1
《永远新生》同步练习2
《永远新生》同步练习1
《永远新生》备课资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