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下 >>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6-0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
     ()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为了祖国的强大,王承书毅然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
   (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
     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
   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③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
   (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学习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
     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
     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
     朗读,读出她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②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
     出示: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计算。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得的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引导学生体会,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
     艰苦奋斗。通过
     不分昼夜:昼,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
     数据:“一下一下、一年多、三个抽屉”看出大家没日没夜地勤奋工作。
     读语句。
     展开想象。读语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读语句。
    ③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
     出示: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为了国家,没有时间顾小家。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
     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复杂内心:
     哪位能回答?引导学生站在王承书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还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学习成绩怎样,想自己的丈夫,想为他们做饭、洗衣,做一个贤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误一天。)
     教师激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
     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朗读13、14自然段。
   (3)学习16、17自然段。
     教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又沸腾起来。——(学生读)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学生读)
   (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
     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
     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
   (1)指名读。
   (2)“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①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②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隐姓埋名三十年

      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爱国奉献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昆虫备忘录》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方帽子店》课堂实录
《方帽子店》说课稿
三年级下《漏》说课稿2
三年级下《枣核》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鹿角和鹿腿》听课有感
《鹿角和鹿腿》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2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
《守株待兔》说课稿3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2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1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2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案1
三年级下《荷花》说课稿3
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4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荷花》说课稿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