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6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7-06 |
江西省吉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卷
2016.06
(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每小题3分)
美学上的移情说,是认为在审美欣赏时,主体将心理的情感状态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上,从而形成对于对象的感受。当代学术界关于移情的系统思考,是从立普斯开始的。立普斯认为,美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价值感,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立普斯以后,移情说又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移情说复兴提供重要推动力的是神经生理学。研究者发现,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可以被看成是移情的最基本的机制,即当人们观察到其他人的某种行动时所产生的大脑神经区刺激,与人们自己从事同样的活动时的神经区刺激,有着实质性的重叠。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察觉别人的情感,并在面对面交往中相互识别对方情感,从而实现人与人的交往,建立起相互间的关系。对象的表情反映了对象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内省实现对对象的理解。
从这里出发,移情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方法,出现了这样一些人文学科研究者。他们认为,存在着两种学术方法,一种是解释,一种是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解释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说明其规律。这时,文本对他们来说,只是证据。人文的方法,则致力于理解。将自身移植到对象中,进入到对象的时代和环境,再造理解的语境,从而实现理解。这时,文本成了还原人的真实活动的通道。这种方法,今天有人称为生命的还原。它所需要的,不是用例子证明事实,进而将事实连结起来,探讨现象间的相互连系的规律;而是还原语境,再根据这个语境,用人的实践理性和情感逻辑来理解人的行动。例如,通过还原庄子写书时的特殊家世背景和个人现实处境,来解释《庄子》一书中寓言的本义。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移情时,作出了两种区分,即“ 感染性移情”与“ 认知性移情”。“ 感染性移情”只是情感的投射,物皆着我之色彩:高兴时山欢水笑,悲伤时愁云惨月。同是描写江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 | |
| 标题: |
吉安市2016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1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