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北陂杏花》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08


北陂杏花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二、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短诗。诗人王安石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尽管他的“变法”由于种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但他执著地坚持理想,矢志不移,至死不渝,故有“拗相公”之称。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拗”,诗中作者以“北陂杏花”自况,既写出了它的“妖娆”多姿,更表现了它即使被风摧凋零也保持洁白的风骨气节,决不沦落尘土而自污。
三、翻译
池塘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朵争奇斗艳春色满园。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
四、赏析
诗中第一、二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北陂杏花的美好身姿与形态。以“春水”围绕来衬托春天杏花之美,同时为“花影”预作铺垫。“妖娆”一词正面写出了杏花的曼妙、美丽与柔弱,而“花”与“影”相映,虚景与实景相交,构成一幅令人神往而韵致绵绵的图画,其间透出的春光使人陶醉。第三句“纵被东风吹作雪”,写杏花被风吹落的情景,虽离别树枝而飘零于水,但仍然保持着“雪”一样的高洁纯白。第四句“绝胜南陌碾成尘”是点晴之笔,与落在田间小路被碾为尘土的杏花相比,飘零入水的北陂杏花结局实在要好得多。由此可见,落入水中的北陂杏花正是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坚持高洁品格的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首诗的用词也非常精准。如三、四句中的“纵”与“绝”两个虚词充分展现了杏花的坚定决心与执著精神,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诗人高大的形象与独立的精神世界。
五、中心
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诗中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借杏花写自己的纯洁心态。
六、赏析补充
诗中“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它表现了诗人坚持高洁,特立独行而绝不流俗的思想感情。
诗的后两句中“纵被”体现了杏花迎接风雨的勇气,“ 绝胜”突出了杏花的决心与乐观。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王安石《北陂杏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陂杏花》赏析
《北陂杏花》ppt课件2
《北陂杏花》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