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毛遂自荐》说课稿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13


《毛遂自荐》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毛遂自荐》是八年级上册阅读课中的一篇文言文,虽然不是主要篇目,但是《史记》中典型的文章,有助于学生对《史记》深入的认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目标:理解并熟记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情感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评价。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法、点拨式疏通 讲解。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赏析情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赏读入境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介绍作者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父亲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出狱后曾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仍努力写史。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约53万字,130篇的不朽巨著《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留下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等。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文章的节奏和人物的情感。
2.学生朗读,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和停顿。
四、翻译课文。
1.以教师翻译为主,注意具体实词的解释和通假字。
悟读品味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1段可以看成是情节的开端,提出中心事件和有关的人物、地点及背景,写背景,用个“围”字,突出赵国处于困境,说明“合从于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平原君对随行人员的要求之高,反映完成任务的艰巨性。第2段可以看成是情节的发展、高潮和结局。记叙毛遂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极不顺利的情况下,用威胁与说服的手段,终于使楚王订下合纵之盟。第3段是尾声,写平原君引咎自责,向毛遂诚恳致歉,表现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2.毛遂是怎样获得出使楚国的机会的?
毛遂满怀自信,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获得了平原君的信任,从而出使楚国,崭露头角。
3.毛遂又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从“按剑而前……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这段文字能够看出毛遂示之以力,以武力相胁迫;从“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毛遂示之以利,晓之以利害关系;从“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这句话可以看出毛遂示之以信,表明赵国的诚信。毛遂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地表现出自己的立场,令楚王接受盟约。
4.文章以平原君对毛遂的报答和尊敬结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表现出毛遂的成功,烘托出毛遂的义勇和胆识。而且这篇文章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整体来看,平原君应该是主角,所以结尾还要扣到平原君这来。
5.你认为毛遂和平原君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毛遂面对国难挺身而出,有义勇精神。他因门客之间互相倾轧,而未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现在他主动抓住机遇,对天下形势有独特高明的见解。他聪明并有外交才华,大智大勇,有斗争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之以利、明之以信,大义凛然,果敢严谨,是一个对政治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
平原君喜士养客,但蔽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唯左右毁誉是从。可是他能引咎自责,勇于致歉,重视人才,是一个诸侯国里有权势、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形象。
研读展示
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毛遂这一人物形象?
(1)本文在故事的全过程中,只重点突出了自荐、歃盟、引咎三部分的内容,而其中又以歃盟为详写部分,极力表现出毛遂的性格特点:具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外交才华。文章不拖泥带水,集中凝练地刻画出毛遂的形象。(2)故事从一开始就把毛遂和数千门客放在对比描写的氛围之中,以众门客的庸碌反衬毛遂的脱颖,用会盟前门客十九人的迟疑与焦急,给毛遂出难题,和“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的毛遂成功后的反唇相讥对比;把毛遂的智勇和楚王的色厉内荏相对比;把平原君对人才使用的前后态度作对比;这一系列的对比,使人物个性特征,特别是毛遂的个性特征栩栩如生了。(3)作者刻画毛遂这个人物的主要手法,是言行描写。毛遂自荐时的雄辩语言,和楚王定盟时的智勇语言,均使对手折服;毛遂“按剑而前曰”的动作,“奉铜盘而跪进”的咄咄逼人的英气,“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的豪气,无不把这传奇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精读积累

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锥处囊中: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
       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九鼎大吕:比喻非常珍贵,被天下所重视的人或事物。大多针对地位、用处的重要性而言。
美读运用
1.请你以毛遂的身份讲述这个故事,注意要使用第一人称。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一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毛遂自荐》导学案6
《毛遂自荐》教学资料
《毛遂自荐》学案4
《毛遂自荐》教学参考
《毛遂自荐》学案3
《毛遂自荐》检测练习题
《毛遂自荐》读后感(2篇)
《毛遂自荐》读后感
《毛遂自荐》导学案
《毛遂自荐》学案2
《毛遂自荐》ppt课件3
《毛遂自荐》学案(含答案)
《毛遂自荐》ppt课件2
《毛遂自荐》原文和译文
《毛遂自荐》教案3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2
《毛遂自荐》说课稿
《毛遂自荐》ppt课件1
《毛遂自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