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案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3-05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蜂        秋浦歌
             为谁辛苦     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   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
             不求名利,    为人类所造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
       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三、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诗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多次想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秋浦歌》品颂会,有效地把知识向课外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模式。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3.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学习,但由于预习时学生不太重视,所以有些资料查得不是很丰富充足,对于诗人及背景了解不是很深刻,今后,对于这方面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学生在体会意境这方面依旧是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利用课件进行展示和结合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出示冶炼工人劳动的场面画面和古代、现代工人劳动的场面进行对比,很好了帮助学生理解的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词语盘点攻关计划表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景阳冈》教学实录
《景阳冈》课堂实录
《景阳冈》教学反思(2篇)
《景阳冈》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词语表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写字表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识字表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案1
《梅花魂》教案10
《梅花魂》教案9
《梅花魂》教案8
《梅花魂》教案7
《梅花魂》教案6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梅花魂》教学设计4
《梅花魂》教学设计3
《草船借箭》说课稿3
《梅花魂》说课稿3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反思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2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案3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案1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说课稿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