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5
作者:ychy7076  上传者:ychy7076  日期:17-03-2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高二  杨长英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
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法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好字词标记。
2、为下列词语注音。
  莒父(jǔ fǔ)  輗(ní)  軏(yuè)  彫(diāo)  
    3、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思考: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三、课文赏析        
   1、学习第一节。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
             ②女:通“汝”(rǔ)你。
             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学习第二节。
翻译重点:
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
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3、学习第三节。
翻译重点:
过①:名词作动词用,犯错误。    过②:名词,错误。
    ——正视错误很很重要,而改正错误更重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4、学习第四节。
重点翻译:
①食:通“蚀”;    ②更:改正(变)。
    启示: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5、学习第五节。
    重点翻译:
    小人:人格卑下的人。    之:主谓间,取独。
    过:犯错误。            文:掩饰。
    启示: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
          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      到纠正;
          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6、学习第六节。
     重点翻译:弘:扩大、光大,  使‥‥显扬。
     启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儒王肃如此解释这句话:“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王肃的解释比较符合字面的意思,在这里,道似乎是指人的境界,才大者境界自然大,才小者境界自然低,甚至不能理解大境界、高境界,所以,大境界、高境界(即道)自然不能扩大人。所以,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7、学习第七节。
    重点翻译:
    ①厚,薄:多,少。   ②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避免。
启示: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学习第八节。
    重点翻译:
    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问:请教。             无:通“毋”,不要。
    达:达到(目的)。
    启示:“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9、学习第九节。
     重点翻译:
     輗: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軏:车杠前端与横木衔接的销钉
     其:副词,怎么,难道。
     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启示: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      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10、学习第十节
     重点翻译:
     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
     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
     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评析】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11、学习第十一十二节。
    重点翻译:
①然后:这样之后;        ②淍:通“凋”,零落;
③川上:河边;            ④不舍昼夜:昼夜不停。
   【评析】:
    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四、小结
    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学、做人、为政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学:(第1、2、6、12则)
       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2、做人:(第3、4、5、7、9、11则)
       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
    3、为政:(第8、10则)
       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
       
五、作业
    1、随笔: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感悟小短文。
2、将课文熟读成诵。
3、完成同步练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25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0页)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6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8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0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29页)含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和译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步练习
《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2(第二课时)
《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