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梁晓声《双琴祭》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梁晓声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6-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双琴祭
梁晓声
①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裸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②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③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
④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裸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⑤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⑥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⑦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⑧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⑨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⑩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学|科|网...
⑪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⑫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⑬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⑭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的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⑮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⑯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⑰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B. 第⑧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C. 第⑩⑪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D. 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5. 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简述。
6.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答案】4. C  5. 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 “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 “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6. ① 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 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 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埋灭;④悲悯世人毁坏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C选项有误,10、11段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相关的对象为“世人”“传媒”“别人”“世人”,然后分别找到对应的内容加以组织。
点睛: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外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为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故只要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加以分点概括即可。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要求看,这很像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但是,结合文本就会发现,概括答案时并不是自由的,必须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文章写到了琴和人,在组织答案时,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还有,小说的主旨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事件,应该从深层挖掘原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梁晓声《我的第一支钢笔》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灵犬有泪》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温馨的意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大象、小象和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眼为什么望向窗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崇文书店》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箫之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练摊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讹诈》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经典语录及名言
梁晓声简介
梁晓声《鸳鸯劫》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孩儿面》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母亲养蜗牛》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不速之客》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藏书断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清名》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玻璃匠和他的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康熙字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名言名句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