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7-30 |
《一对蝈蝈吹牛皮》是吉林省编三册第三版块《幽默》中的第一课。在前一个版块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内容上学生一读就懂,而且会觉得十分的有趣。
事实也正是如此。课题一揭开,学生顿时大笑起来,这一定是在预习中他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乐趣。我请一个学生读过课题之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提问并没如我想象那样顺利的进行。学生们没有问
一、不能按教师的预设提问。
在标题的提问中,我原以为,一定会有“蝈蝈是什么动物”的提问.因为蝈蝈这种昆虫,似乎是远离学生的生活,问了半天也没有人提问。我有些为学生不会提问而生气。可是后来让学生们比画蝈蝈有多大的时候,才明白,学生们即使没在野外见过蝈蝈,但大多数也在笼子里见过,他们原来是知道什么叫蝈蝈的,这本不是“疑”,又何来“问”呢?看来我小看了他们!
二、不会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提问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学生不会提问的现象。如“什么叫吹牛皮”这一点学生们确实没有想到。我想该怎样提问,的确是我们教给学生们的。有的可能只是停留在学生理解的表面,所以他们想得不够深入。
三、学生的倾听还有待提高。
“蝈蝈到底怎样吹牛皮的?”是学生一直在问的问题,不光一个人问,连续三个都在问这个问题,能看出学生的倾听的能力不能够令人满意。除了有个别人用不同的问,问一个问题外,其他的都是倾听的问题。我想教给学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倾听中辨别发言的质量和内容,是我应该紧要教给学生的。
这节课,我还有一些注意,如原来在课题上的理解设计得十分的烦琐,后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本课的教学重点都进行了调整。为了文章的整体性,本文没有进行拆分学习,而是整体读,输入记忆字型。再整体记忆字型等,效果很不错。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